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7
“您好,您家是哪栋楼?外卖马上到!”“叮咚——您有个快递到家门口了。”这些话,是不是特别耳熟?在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外卖骑手、快递员们忙碌的身影。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撑起了我们“动动手指”的便利生活。
但他们在为我们送来便利的同时,自己却可能碰上一些“头疼事”:小区大门不好进,楼号像迷宫一样找不着,想停车找不到离得近的停车点……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温暖举措,正投向这些为我们生活“奔跑”的人。
在中心城区滨湖壹号小区,外卖骑手李宏斌熟练地扫码完成“来访人员登记”,随即顺利进入小区送餐。“我从事外卖工作一年多了,感觉现在大多数小区都挺友好的,基本都能送餐进去。”他说道。
变化的背后,是全市层面的推动与探索。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蓬勃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为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市住建局积极协调物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并指导各县(市、区)鼓励物业企业与外卖平台开展战略合作,通过设置引导地图、取餐柜,在小区外划定专用停车点,配备小推车、自行车等方式,切实为这一群体减负增效。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1004个小区为外卖骑手提供各类便利服务。
在建投·博府小区东区,记者看到南门门口设置了十分醒目的“外卖员专属车位”。“以前怕超时,现在有了固定位置,心里踏实多了,效率也高了!”外卖员王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该小区门口还配备了小推车、平板车、雨伞等工具,免费供外卖员、快递员和居民使用。“特别是送米、油这种重物,有这个小车省力太多了,一趟就能送完。”一位正在使用小推车的快递员说。

便民服务用车
导览指引系统也在持续完善。从南门进入该小区,两侧均设置了夜间也可识别的平面导览图,清晰标注出入口、楼栋号等关键信息。据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送餐员特别赶时间,我们的保安也会用巡逻车将其送达,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
各小区也正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关服务模式。以实行人车分流的嘉禾·华侨城小区为例,一般情况下,外卖、快递车辆需停在门口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人员登记后步行入内配送,也可使用门口的存储柜临时存放物品。但遇到需配送的大件重物时,经登记后也可临时驶入。
“管理既要有硬度,也要有温度。我们既坚持了人车分流的原则,也希望通过这份‘通融’,补齐配送‘最后一百米’的人情。”负责该小区服务的山西悦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女士道出了其中的平衡之道。
从一张导览图、一辆小推车到一个停车点,这些细微的改变,共同构建起一座城市的善意网络。这不仅是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从“管理”到“服务”的生动实践,彰显了精细化与人性化的治理方向。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从从业环境、劳动关系、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入手,打造一批有保障、有温度、有价值的服务设施和场所,全方位提升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让这份温暖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底色。
记者 赵雪 文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