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做好“知心”班主任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4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常常被问及“带班的秘诀”。其实,哪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真正的教育,往往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平凡中,在用心做教育的初心坚守中。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愈发觉得,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蹲下身来的陪伴。那些所谓的“经验”,更多是“教训”与“感动”的交织。在此,我想结合几个小故事,谈谈在班主任岗位上的几点体会。

 “慢火”炖耐心

小东写作业就像“绣花”,几分钟才写一个字。一开始,我也着急,甚至有些恼火。后来我发现,他习惯不好,注意力难集中。于是,我不再催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今天比昨天多写一行,就是胜利!”“笔记都抄上了,真不错!”“又背会一个知识点,进步啦!”渐渐地,尽管速度依然不快,但他眼里有了光,脸上有了笑。我慢慢明白,教育有时就像煲汤,急火容易糊,唯有文火慢炖,才能熬出真滋味。

“破茧”靠信任

班主任眼里不能只有“分数”,更要有“人”。班里曾有个叫小明的学生,上课插话、作业敷衍,甚至逃学打架。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在课间找他聊天,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跟着奶奶生活,种种“出格”行为,不过是为了引起注意。后来,我请他担任“纪律监督员”。没想到,他变得格外负责,一旦发现同学有矛盾,总是第一时间上前制止,并及时向我汇报。这件事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的心都像一面镜子,你俯身靠近,才能照见他的光芒。

  “糊涂”化干戈

学生之间闹矛盾,我常常“装糊涂”:“哎呀,老师没听清,你们再说一遍?”两个孩子争着辩解,说着说着自己倒先笑了。还有一次,小东和小凯为抢东西打了起来,一个流了鼻血,一个满身是土。我没有急着“断案”,而是递上纸巾说:“先去洗把脸,回来把刚才的过程演一遍。”两人边演边比画,演到一半自己就笑场了:“老师,我们好像有点傻。”最后,互相道个歉,事情也就过去了。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有时候我们不必事事追问,适当“糊涂”,给他们一个台阶,火星自然就灭了。

  “同频”聚家校

家校合作,最忌“各说各话”。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催促,而是共同创造环境。每次与家长沟通,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老师,孩子在家根本不听话。”我总是先耐心倾听,等他们倒完“苦水”,再真诚地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我们能理解。咱们一起商量,看看接下来怎么做更合适。”家长不是教育的“局外人”,当我们把“你应该”换成“我们一起”,教育的合力才能真正形成,坚冰也能化为春水。

班主任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班级里的琐碎事情。只有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每个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做好“知心”班主任,每个孩子才能看到最美的自己。贺 洁

(作者单位:永济市实验小学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