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建盏:从茶席到艺苑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3

□张建群

友人好茶,间接便好盏。盏,最早关于它的成语是:推杯换盏。印象中,盏是一种较浅的器物,多用于盛茶,是谓酒杯茶盏,或者茶杯酒盏。那天,写一篇黑陶的文章,顺带提到建盏。友人见后颇有兴致,言说他多年收藏建盏,还是很有意思的。

那天,见到友人的两个茶杯,颜色深,器形一高一低。友人说,这正是传说中的建盏。所谓建,来自产地,福建建阳水吉镇。建者,有气象,有活力,于是,福建建阳水吉镇出产的陶杯,便被称为建盏。前几年,不知是有人炒作,还是随着收藏之热自然升温。一个建盏的价格也高到离谱,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器物,衍变成一种收藏之宝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变化,生长也慢慢消亡。如今的建盏热已渐归平静,不过冷静下来思考,当年它的热还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建盏始于何时?未做具体考证,大约人类在手工制陶后,各地便都有了各种各样的杯盏,建阳之地也有了建盏。不过,那时各地都有陶盏工,建盏并不稀奇。据友人考证,建盏兴于宋代。宋徽宗时,朝廷把建盏定为贡品,每年从福建运往汴京,花费不菲,自然价格看涨。

宋代是个很特别的时代,文人墨客休闲的品类很多,有些登峰造极的意味。朝廷带头倡导,从千里之外运花石纲,建盏也与太湖石等奇珍异宝一样,被从民间或者官方造制处收来,运往宫廷大内。

但后来,元代宋后,建盏神奇地淡出了历史,近千年间,再不见它的身影。这一点,与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相似。它也是在历史上消失近千年后,盛世重生。建盏便就在近年间,王者归来,价格一再攀升。

仅此一点,还不能支撑建盏的红火,据资料显示,建盏中富含铁矿,所以颜色较深。建盏还能显示七彩纹,或者叫虹纹。这种纹路有天然烧制生成,有用茶水养出的,就像人们盘手串时盘出包浆和色彩一样。建盏在福建的岩茶水中反复冲泡,一定时间后,盏壁便呈现出彩虹一样的色彩和纹路。

历史上的建盏是用柴烧就,所以盏壁,尤其是盏底有气孔,或者叫气眼。这样的孔眼不得了,让盏有了呼吸,茶有了呼吸,器物与人一样,能够呼吸,显示了天人合一的意味。

建盏的器形有好几种,束口形的、高脚形的,还有钵形的、将军肚形的,大多可顾名思义,能够想象其形制。

朋友的两个建盏色泽沉郁,花纹内敛,有一种古物般的宁静和安详。但我更欣赏它们的实用价值,在一次性水杯大行其道的时候,将建盏用开水冲洗干净,招待朋友或者自己喝茶喝水,还是更有意思的。

看到了建盏,忍不住在购物小程序上搜索了一番,下了两单。其价格不贵,有几十的,有上百的,还有几元钱就可购得的。

有了盏,便想到了茶,想到了壶,茶的品种和壶的种类那就更多了。它们的历史和文化都颇有意思。研究起来,不仅是一篇大文章,而且是一部大书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运城有盐湖,盐文化历史厚重。永济有小米醋,醋文化传说故事不少。临晋有酱菜,历史也称悠久。行文至此,忽然明白,所谓文化历史都是从生活必需中而来,从实用中而来。如果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失去了生活的支撑、日常的效用,可能会大大失去应有的光华。就像一个人一样,有用于世,有利于人,有益于社会,其生命活力才是不竭的,日常工作才是有光彩的。

晋南农耕文化繁荣,人们重视实用,春种秋收,无一日不为收获忙。朋友说他收藏的建盏已有上百种,其已然超越了实用范畴。从休闲文化角度来看,研究把玩奇光异彩的建盏,也是一种安顿心灵、陶冶精神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休闲文化也是对人们的日常大有裨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