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重阳节里的诗词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3

□曹中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少年时在陕西重阳节登高时,怀念故乡蒲州亲人而作的诗篇。诗中不仅写了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更倾诉了佳节身处异地的兄弟相念之情。特别是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扣人心弦,妙不可言,被后人广泛引用。

重阳节对诗人的吸引力之大,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抱病也要登高抒怀,留下了“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相谢两相催!”

唐诗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首诗抒发了人老心壮的慨叹之情。

唐诗人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语言隽永,诗意清新,更写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

宋词人李清照《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把作者凄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佳篇。

宋词人晏几道《阮郎归》:“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这首词中作者簪菊豪饮的欢快心情,跃然纸上。

纵观古今咏重阳节的诗词,尤以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独领风骚,别开生面。且看《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春秋更序,日出月落,光景常新。“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对立又统一,揭示了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下阕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将诗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一年一度秋风劲”,一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的凌厉威猛之势。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不是哀伤,而是振奋。“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极写景色之瑰丽。整首词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