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月光,洒满庭院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31

王宏斌

很多人把“明”这个字,理解为“日月当空”,理由是,日和月都很明,如果同时聚顶,那一定是最明的了。实则不然。我们确实能看到“日月当空”的真实情景,要么是在太阳未落、月已升空的黄昏时节,要么出现在太阳初升、月亮未落的清晨时候,这两个时间段,其实都不是最明亮的时候。那么什么时候是最明亮的呢?

苏轼在他的传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景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的朱阁、绮户,都是指在月亮照耀下更加明亮的阁楼和窗户。这里面并没有说“明”,但是给了一个非常好的意象:中秋佳节的晚上,皓月当空,碧空万里,作者饮酒达旦,已然到了夜阑人静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月亮,又大又圆,又明又亮,照着地上的亭台楼阁,清澈明亮,真的是“月明如昼”!

明亮到什么程度呢?曹操在《短歌行》里也描述了相似的场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当月亮不够明亮的时候,星星就很多,但是当月亮很明亮的时候,星星就很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相对论,但这是一种事实。因为月亮太亮了,所以连乌鹊都误以为是白天,然后振翅南飞。也正因为月亮太亮了,人才能看清楚,乌鹊南飞。乌鹊南飞,既说明了天很亮,又说明了夜很静,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我曾经查阅过《说文解字》和有关甲骨文的书籍,方才恍然大悟,这里的“明”字,其实和“日”没有任何关系,只是“窗户”的象形。也就是说,“明”这个字,表示的是“月光照在窗户上”的意思。小的时候,我住在农村,也曾见过那样的场景:中秋节前后几天的晚上,到了十点多钟,就能看到院子里十分明亮,跟白天一样,但是比白天更多了一些静谧和美好。月光像水一样倾洒下来,照在树枝上,又投射在院里,那树枝的影子都十分清晰。月光从院子的东边缓缓偏西,房子的影子也在逐渐变化,待到影子几乎没有了的时候,月亮就升到了正上方。那一轮皓月啊,那么亲切柔和,那样大方无私,把自己所有的光和亮,都倾斜到了那一方小院里。

皓月当空、月白如昼、月朗星稀,这些美好的成语,让我联想到了澄澈、纯粹。那美妙的月夜,是我童年时候的美好记忆,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明”这个字了,它有语言无法言表、诗歌都十分青睐的美好意境。那皓月当空的景色,成了我心中无以言表的一种思念。生活在满是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现在的孩子可能都看不到这样的月光了。过度的亮化,让我们无缘欣赏这大自然的馈赠,更无法理解“明”这个字所呈现的真正意境。

所以在一个仲秋的晚上,我特意带着小儿子,上到楼顶上,避开嘈杂的街道和夺目的路灯,一起遥望那一轮皓月。我给他讲我小时看到了洒满月光的小院,给他讲院子里白天一样的树荫,还有那月白如昼的敞亮。给他讲诗仙李白诗中的“对影成三人”,讲大才子苏东坡望月思弟、泼墨挥毫,写就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给他讲曹操挥师南下的途中,看到了“乌鹊南飞”,便诗兴大发,一首《短歌行》抒发对人才的渴求和作为政治家的胸襟。

他竟然恍恍惚惚开始说梦话了。看着他满脸的惬意,我满意地笑了,这晚的美好,一如我小时候,沉浸中“月白如昼”的小院里一般。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