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皂角树与留一庙的关公传说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30

张爱民

永济市任阳村现存一座关帝庙,民间俗称“皂角树关帝庙”。庙内大殿穿廊中保存有两通高约两米的青石碑刻。东侧为记事碑,碑额镌有“大清”二字,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字迹大多漫漶难辨。据考证,碑文主要记载了清道光年间,任阳村及周边村村民共同捐资修缮关帝庙之事。庙宇始建年代未见明确纪年,然据其建筑形制及地方志推断,当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西侧为功德碑,立于农历二〇〇六年四月初八,内容记述了大殿与山门重修经过及香客捐资名录。碑文载:“皂角树关帝庙曾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因旧址周边多植皂角树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正殿塑像倾圮……一九八一年三至四月间,乡贤展文彪、侯战发兄弟捐资数千,任五斗、王小堂等十五人共襄义举,对正殿进行抢救性修缮……一九九七年农历三月,王小堂捐资收回庙产土地;二〇〇五年,王小堂与侯树安、侯树宽母子三人斥资九万元,建成仿古山门五间。诸善信之善举,使古迹免于湮灭,重焕生机。”

关于建庙缘起,方志与民间口传中流传着一段传说:关羽出身寒微,其母在临产前行乞至任阳村东荒滩。时值正午,忽闻龙吟,关母腹痛难忍,遂避于皂角树下分娩。适有路人经过,将母子移送至东姚温村口的娘娘庙安置。乡民见其孤弱,日日馈食送衣。满月后,关母辞谢众人,东行至解州(今解州镇常平村)定居。

此传说成为“关羽生于蒲州”一说的重要民间依据,亦见于多地关庙楹联。如湖北当阳关陵有联云:“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智德无双。”类似联语亦见于江苏宜兴与徐州云龙山、湖北襄阳及陕西山陕会馆等地。尽管传说与正史有所出入,然“生蒲州,长解州”之记载与《三国志》所述关羽籍贯基本吻合,而“武圣出解梁”之“解梁”,地理上亦属蒲州辖境,即今永济市域。

蒲州地区另流传“天塌蒲州留一庙”之说,进一步强化了关羽在地方信仰中的神圣地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蒲州遭遇大地震,城郭尽毁,唯有一座小庙完好独存,遂有此谚。据民国时期见证者叙述,该庙为四合院制,内供五十一尊尺余高的关公塑像。相传关羽起兵时曾招纳庙中熟睡乡民魂魄为兵,后塑像以祀。庙宇独存之事,民间多归因于佛陀显灵或关公护法。后因黄河泛滥与自然损毁,小庙终湮没不存,仅留传说于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