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3
今年以来,垣曲县长直乡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创新构建德孝、互助、节俭、喜乐“四风齐扬”的工作体系,全力推动文明新风浸润乡野、滋养民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扬“德孝”之风
以协会制度提升养老质量
长直乡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为切入点,由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孝善养老协会,构建“支部统领、协会落实、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机制,推动敬老、爱老、助老从道德倡导走向制度实践。
精准摸排建台账,夯实服务基础。协会组织专人逐户走访,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动态信息档案,详细记录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子女赡养能力等信息,实时跟踪需求变化,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明确标准签协议,压实赡养责任。组织村民签订《子女赡养协议》,明确每月200元赡养金、保障住房安全等“硬指标”,细化县城子女每周探望、外地子女每周问候等“软关怀”,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赡养”。
细化服务暖人心,提升养老温度。固定每月10日为“养老服务日”,协会统一代发赡养金,并组织志愿者提供理发、保洁、陪聊等服务。
长直乡依托“星级文明户”创评成果,由96名优秀女性组建“星级好媳妇”志愿服务团队,激活家庭细胞,发挥妇女力量,推动道德榜样转化为服务实效。
团队围绕乡村实际,设立关爱弱势群体、参与矛盾调解、扮靓美丽庭院、丰富文娱生活、带动务工就业、推动移风易俗六大职能。每项职能均确定带头人,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按全乡7个行政村划分服务片区,每片区设副团长一名,负责收集民意、协调活动,确保服务“有人管、能落地、见实效”。
吸纳不同年龄、身份、领域的志愿者,形成“N颗红心”服务力量。活动时按特长灵活组队,如“和事佬”调解纠纷、“领头雁”传授技能,让每颗“红心”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光。
扬“节俭”之风
以红白改革推动移风易俗
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负担重等问题,长直乡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通过定规范、强宣传、严监督,推动文明节俭理念深入人心。
定规范画红线,明确操办标准。各村“两委”组织村民共同商议,将“两去两不超”写入村规民约:去除高档烟酒、去除雇人哭哀,人情礼金不超200元、一桌酒席不超200元,从源头遏制铺张浪费。
强宣传转观念,算好民生账单。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既算“经济账”,让群众认清“省钱即增收”;又讲“文明理”,倡导“轻面子、重日子”的价值导向。同时,各村“红白事管家”带头示范,以亲身经历消除群众顾虑。
严监督防反弹,巩固治理成效。各村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操办情况,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及时劝导纠正,守护淳朴民风。
长直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特色文艺队伍,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乐聚心,增强乡村凝聚力。
队伍+品牌,打造文化载体。整合本土资源,组建清廉村鼓舞团、长直乐天鼓舞队等文艺队伍,培育“垣曲花鞭”“垣曲镲”等文化品牌,打造村民“文艺家园”。
宣讲+表演,政策更接地气。乡党委成立政策理论宣讲团,开设“文明大讲堂”,普及惠民、健康、反诈、法律等知识;文艺队伍以舞蹈、戏曲、垣曲镲等形式,把政策“唱出来”、让美德“活起来”,增强宣传感染力。
日常+节日,丰富文化供给。日常组织广场舞、棋类比赛和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活动,满足村民常态化文化需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社火、包粽子、敬老宴等特色活动,让群众日子有奔头、精神有归宿。
(本报记者 雷登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