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7
杨颖琦
水巷里,人来人往,“戏味”正浓。近期,一年一度乌镇戏剧节热闹非凡,全天候沉浸式演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戏剧爱好者,在老书院的石坊前为一场由大学生戏剧社团带来的诙谐剧而鼓掌,在石板路上为参与一场戏剧狂欢而开怀……
如今,这样的沉浸式演出已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从西安“大唐不夜城”到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沉浸式体验正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新选择,而运城本土沉浸式IP也凭借地域文化特色,在这场热潮中崭露头角。
“不用端坐在观众席,随时随地都能与‘戏中人’遇见,转身就能与‘前人’对谈,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刚在东乐社进行沉浸式体验的“95后”观众王琳,还在回味与演员近距离互动的场景。在这个以复古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馆里,充满年代感的布景设置,还有身着复古碎花裙、中山装的“NPC(非玩家角色)”,都让游客一进门就仿佛踏入20世纪80年代的老运城,从“局外人”变成“剧中人”。
沉浸式演出之所以备受大家的欢迎,在于打破传统演出“台上台下”的隔阂,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全国范围内,这类演出已形成多元业态:在上海“豫园国风奇妙夜”中,观众身着汉服穿梭于亭台楼阁间,与NPC共同完成剧情任务;在成都“蜀风雅韵”沉浸式川剧演出中,将变脸、吐火等技艺融入茶馆场景,观众可边品盖碗茶边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扎根运城本土文化土壤,沉浸式演出正以“非遗+互动”“历史+场景”的形式焕新亮相。在东乐社,演出摒弃传统舞台设置,将蒲剧等非遗项目融入古色古香的院落中:观众可在茶馆听蒲剧、看表演,还能亲手体验掐丝珐琅等非遗制作,在移步换景中触摸运城文化的烟火气;而在以池盐文化为背景的《宋韵·南风歌》的表演现场,观众身着宋制服饰,置身千年盐池神庙,跟随“盐商”“诗人”等角色的指引,参与传统采盐、诗词对答、民俗庆典等环节,在沉浸式剧情中读懂盐湖“千年盐运”的历史脉络。
年轻人对沉浸式演出的追捧,本质上是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升级。与传统演出相比,沉浸式形式更贴合年轻人的社交属性——拍照打卡、剧情互动、社群分享,都成为这一消费体验的重要部分。而运城本土沉浸式演出的成功,也为地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将非遗技艺、历史故事与互动体验结合,既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也能让更多年轻人在趣味中认识和传承本土文化基因。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