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7
王鹏飞
今年秋收,芮城的雨如断了线的珠子,淅淅沥沥,没完没了。大片玉米地沦为泽国,收割机只能落寞地一旁静立,秋收的重任,沉甸甸地落在人们肩头,只能靠人工去掰那金黄的希望。
雨终于有了收敛的意思,天空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轻轻拭去了些许阴霾。我和妻子一刻不敢耽搁,抓起编织袋,风风火火赶到永乐镇岳父家。岳父家的小院里,农具横七竖八地躺着,仿佛是被秋雨打败的战士,无声诉说着无奈。
我们一行人步履匆匆朝着玉米地进发。脚下的泥土湿滑而黏腻,每走一步,鞋底都像被大地深情挽留,艰难地从泥淖中拔出。路边野草上,晶莹的水珠在微光中闪烁,如大自然遗落的梦,散发着清冷的诗意。
踏入玉米地,每挪动一步都似与大地角力,但这丝毫不减我们心中的热火。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秆在微风中轻舞,热情地向我们招手。玉米棒子沉甸甸地垂着,外皮泛黄,像是岁月给染上的勋章,饱满的玉米粒迫不及待地探出头,展示着丰收的骄傲。
我伸手握住一个玉米棒子,稍一用力,“咔嚓”一声脆响,玉米棒子便脱离了秸秆。这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玉米地里回荡,好似秋天奏响的乐章,每个音符都跳动着丰收的喜悦。
妻子在不远处忙碌着,她的身影在玉米秸秆间灵动穿梭,时而弯腰,时而直起,将掰下的玉米稳稳放进编织袋。细密的汗珠从她额头滑落,浸湿了发丝,却掩不住眼中的专注与坚定,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担当。
岳父在另一头默默劳作,他的动作虽不如我们敏捷,却带着岁月沉淀的沉稳与力量。每一次掰下玉米,都像是与土地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那是他对这片土地几十年如一日的眷恋与守护。
雨似乎又要降临,细细的雨丝飘洒而下。我们无人停下手中的动作,任由雨水和汗水交织,模糊了视线。心中的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这些玉米,是一家人一年的盼头,是土地慷慨的馈赠,无论多艰难,我们都要把它们稳稳收回家。
时光悄然流逝,编织袋渐渐鼓起,身边堆起了一座座金黄的小山。望着这些劳动成果,满足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雨水湿透了衣裳,双手因掰玉米而酸痛不已,但我们的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付出的肯定,对收获的感恩。
雨渐渐大了起来,我们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计。扛起装满玉米棒子的编织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玉米地。回头望去,那片被我们悉心梳理过的玉米地,整齐而空旷,仿佛是我们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的诗篇。
这场雨中掰玉米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劳动是生活的底色,艰辛是收获的前奏。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秋收季节,我们用双手在雨中绘就了生活的画卷,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那些金黄的玉米,不仅是果腹的粮食,更是我们在岁月长河中坚守的希望,是支撑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它们让我们明白,只要心怀希望,脚踏实地,生活总会在风雨之后,馈赠我们最灿烂的阳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