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守护“银发族”的安稳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4

记者 魏 濛

“我来得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就在群里说了流程,来了啥都不用操心,打完观察半小时就能回家。”10月20日,刚完成接种流感疫苗的王大爷笑着说,他每年都会在天冷前接种。

“刘姨流感转肺炎,住院花费比疫苗贵了不知多少倍。”家住中心城区凤凰小区李女士用邻居案例说服妈妈打疫苗,提前做好防护。

近期,运城遭遇连续降雨天气,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显著拉大,寒潮天气频发,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流感等秋冬常见病、多发病进入高发期。中心城区多家医院里,早已有了秋冬就诊的忙碌景象,门诊大厅的导诊台前,不时有老年人咨询;走廊里,老人们被搀扶着进行就诊。

时值秋冬交替,气温骤降,正是各种疾病“蠢蠢欲动”的时节。对于老年人来讲,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有所减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会下降。因此,秋冬保健绝非小事。盐湖区疾控中心全科医生朱坤博针对老年人如何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多事之秋”,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讲解。

高发疾病要小心

“这段时间连续下雨,气温较低,没能适时添加厚衣服,感冒发烧引发支气管炎复发。”正在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的郑大妈不时地咳嗽。

据医护人员介绍,近期因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大部分是因感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少数为流感或支气管炎。

“天气转冷,人们的身体也面临着‘换季’,此时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尤其是老年人。”朱坤博说,秋冬交替,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老年人除了要注意饮食、运动、保暖外,更要注意各方面的卫生保健。对于老年人来说,秋冬交替,不仅仅是一段时间的转变,更是一道需要特别关注的健康关口。在这个季节,老年人的身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寒冷温度的影响,面临着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问题等多重健康风险。

朱坤博提醒,在秋冬交替时节,老年人需要注意以下疾病的预防:

呼吸道疾病。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老年人体质较虚弱,免疫与抗病能力低下,容易遭受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也很容易引发心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肺炎、肺心病等。

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天气会使人体的血管骤然收缩,由于血管内壁较厚,管腔狭窄,若有大量脂类沉积与硬化斑块,血液流通受阻,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患者,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秋冬换季也是中老年人猝死的高发季节。

关节疾病。很多老年人因天气变化发生关节疼痛,有的老人会认为这是风湿病,其实未必,由于寒冷刺激,会使关节的滑膜、软骨等组织出现破裂、脱落等,出现骨关节炎,这种病会造成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的可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影响活动能力。

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交替时,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原有胃溃疡的患者也容易发病,一些暴饮暴食者以及原本肠胃功能差的人容易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肠胃炎。

眩晕。在寒冷的冬天,一些老人仍然保持早起和外出锻炼的习惯。冷空气刺激易引起面部肌肉紧张挛缩,直接影响面部血液供应,随之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

秋冬多病有原因

寒冷刺激会给人体造成多种不适,特别是老年人,体质下降后,不仅会引起旧病复发,还会诱发新病。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抵抗力和调节能力都比较差,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朱坤博说,老年人秋冬季容易感到不适,频繁出现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体温调节能力减弱。老年人新陈代谢减缓,皮下脂肪变薄,产热减少、散热加快,更易感到寒冷。寒冷可能引发低体温症(体温<35℃),出现意识模糊、心律失常等问题。部分老人为节约用电,不愿使用取暖设备,进一步增加风险。

慢性疾病易受寒冷刺激。低温堪称心脑血管的“劲敌”。当冷空气来袭,体表血管最先感知,迅速收缩,使得血压骤然升高。血管弹性本就因岁月流逝而变差,在寒冷刺激下,粥样硬化斑块极易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研究表明,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作风险就增加2%。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常见病,在秋冬季病情恶化的概率大幅提升,心梗、脑梗等致命危机随时可能降临,给老人生命带来重创。

同时,在冷空气侵袭下气管、支气管黏膜,防御功能大打折扣,细菌、病毒顺势侵入,引发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老年人的肺部弹性降低,咳痰能力减弱,一旦感染,炎症容易迁延不愈,进而诱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心病。

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随着气温骤降,病毒和细菌更容易滋生和传播,老年人因此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疾病。这些疾病虽然看似平常,但对于身体机能已经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心理情绪问题加剧。随着天气转冷,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社交活动也随之减少。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进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有的老年人还会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SAD),这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秋冬季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社交活动减少,更容易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削弱老年人的免疫力和身体机能,使他们更容易生病。

老人做好“秋冬防”

“作为子女我们特别留意老人的保暖情况,为他们备好足够的保暖衣物,从厚实的棉衣、保暖的帽子到暖和的手套、围巾,一样都不少。”

“这段时间比往年冷,我们确保老人居住的房间温暖舒适,借助空调、电暖等设备来调节温度,室温尽量维持在22℃左右。”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老,免疫力和适应能力也大不如前,天冷了,如何保养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老年人安稳度过寒冷季节,朱坤博针对身体调节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从保暖、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加强保暖措施。足够的保暖措施是老年人度过寒冷天气的重要一步。可以购买保暖性能好的衣物、鞋帽和手套等,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及时换衣、添衣,确保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体温。此外,在没到送暖时段还可以在家中使用电暖设备,提高室内温度,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合理搭配饮食。饮食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大冷天里,老年人应该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蔬菜等。这些食物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抵抗秋冬季疾病的侵袭。多吃滋阴润燥食物,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老年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蜂蜜等。同时,应避免让老年人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他们的身体负担。

适度进行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在秋冬季,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室内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当然,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注心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也是老年人度过冬天的重要因素。家里人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可能存在的孤独感、焦虑情绪等问题。可以通过陪伴、聊天、倾听等方式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建议,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定期体检与及时就医。定期体检可以帮助老年人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在秋冬季节,应该鼓励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感冒、流感等疾病。同时,如果老年人在这些季节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