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一声唢呐响起

——刘裕民《卧马沟的冬天》读后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2

□马建峰

生活处处个案,历史不可重演。

 ——题记

近日求得一套刘裕民先生的《卧马沟的冬天》,抓住一切可以阅读的时间,一周匆匆拜读完一遍。深夜,一个人在房间读完这部作品的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字,心却被揪着久久不能平复。

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选择怎么活下去。岁月厚重宽爱,让郭耀先和贾月儿这对饱经风霜的夫妻,用常人难及的毅力坚持守望,终得苦尽甘来。

郭耀先和贾月儿本是富农的子女,土改时走到了一起。土改瓦解了地主阶级,无论富裕如何而来,都会面临肢解和瓜分,郭贾两家也一样躲不过在历史风暴的那份趋势必然。追忆历史,不是为寻求解脱安慰,而是为纪念,为更深读懂人性。

刘裕民先生用超现实的手法,展现了耀先和月儿婚后30年岁月,呈现了北方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山沟里农村30年的变革现实。不同于《白鹿原》的告白,这是对夏都热土和曲折人生的悲悯与热爱。卧马沟的皂角树、窑洞、巷道、上房院,都是北方山村里最贴切的回忆,也是支撑着土地上劳作的人们最贴切的依存。

普通人,哪个不是时代里的微尘,被风裹挟着飞扬飘落。郭福海这个曾经在卧马沟强劲的符号,从他跳下土崖的那一刻被风吹走了,留下的只有耀先和月儿两个搀扶着跌跌绊绊的人生,也留下他们用爱支撑对方活下去的勇气。

人性不泯灭,善良就会出彩。耀先和月儿被划为狗地主和地主婆,却多次在村头皂角树下为乡民的收成默默期盼。一个在银窝窝里长大的孩子,甚至刚离家都不会用皂角洗衣的姑娘,却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破落的家。在新婚时被人堵在炕上,丈夫因此落下难言之病,她也只能默默承受,将爱融入难挨的日子。窑洞里,他们用臂弯温暖彼此,化解白天的凌辱伤痕。作品开篇对女主月儿的描写,让我想起海子的《女孩子》: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

刘先生刻画了卧马沟里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与耀先没有血缘关系却最亲近的小河哥、教会耀先月儿谋生厚道的二叔、持重的周书记、奸诈投机的韩同生、生产队队长吴根才、总是窘得揭不开锅的郭晋平、没心肺的巧红等,这些人物如在身边,跃然眼前。滚滚浪潮,落寞的永远不会是时代,不会是历史,只会是那些做了坏事的人。

把这篇读后命题为《一声唢呐响起》是有理由的。耀先在村外的废弃窑洞安身,二叔把那支吹了几十年的唢呐传给他,此后黑夜里唢呐声常在崖上响起。这是耀先对生命的寄托与抗争,是对月儿和新生的深情与期待。“文革”结束以前,耀先和月儿只能在深夜里偷偷祭奠跳崖的父亲。他们被扭着各村游街,柔弱的月儿被羞辱,本欲轻生,却因儿子而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在阅读的几个昼夜,我没有被先生笔下人物所遭受的苦难流泪,心一直被主人公一截截遭遇揪扭着,急切地想着下一节他们的情况有没有好转。

善良总会有回报。上门女婿郭解放为霸占小姨子杏花,让月儿和耀先在五天内准备“二十四大件”彩礼,善良的村民纷纷送去家里压箱底衣物,甚至最抠的都送去了一笔巨款,三天就凑齐了彩礼。这就是淳朴的村民们给耀先月儿最大的回报,也是对青年恋人新生和杏花最大的鼓励和期许!

新生,这个坚毅勇敢的青年,是作者对耀先月儿改变命运埋下的伏笔。他为救郭解放儿子勇沉湖底,如此美好的生命,却在与杏花举行渴盼多年的婚礼前夕,怅然失去。新生的死,是对郭解放的宣战,是对生命的敬重!苦难终有尽头,月儿的大哥作为外宾归来,耀先和月儿多年的屈辱得以释放。从此,卧马沟和村民们的命运开始改变。

从1947年土改到改革开放,刘老先生书写了卧马沟的过往。郭耀先和贾月儿的悲苦贯穿始终,作者对他们充满了尊重和悲悯。因为这些苦难波折,更衬托出耀先和月儿底层下的正直善良。

小说文学最大特点是在对人性和生活进行加工提炼的同时,可以还原部分历史和一方土地在既定时期的真实场景。这部著作中,大篇幅对夏都热土上乡民口语、劳作分工、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态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有着这份热爱,才能够让他用激情的椽笔,形象准确地将几十年的曾经给读者以还原、以升华、以告诫、以希望。拜读时,不仅被情节深深打动,还因为人借笔对故乡真切的表述而感慨。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小时挂在村戏台后椿树下面那口召唤村民上工的铁钟,看到了村民在地头等送饭来聊天的欢喜;读到月儿纺线织布时,又看见了在深夜油灯下舍不得睡去忙着织布时的母亲……这些曾经,在记忆里活泛起来。生命中总会有磕磕绊绊的矛盾和长长短短的过往。未来的每一天,太阳都会照常升起,都会给追求美好的人们以希望、鼓励、勇气。

感谢刘老先生的著作,引导激励着我,也感谢他笔下鲜活的人物,在岁月的长河里,做回真正属于时代的人们和自我。一声唢呐,婉转在故乡的晨光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