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秋天的土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1

韩喜申

清晨,漫步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弯曲,是小路的特性;狭窄,是它惜土如金的象征。小路虽不宽敞,却是通往丰收的金光大道。小路虽然曲折,却是村民四季耕耘播种的必由之路。我爱小路,它厚重担当,默默付出。我喜欢它的弯,走惯它的窄。

走在小路,晨雾缭绕,远方的绿似隐若现,朦朦胧胧。晨阳照耀,大地一片金黄。秋日庄稼的金黄与阳光的灿烂融合,把田野铸成浓重的丰收金黄。晨露,闪着亮光,一不小心,跌落入土,无影无踪。睡醒的虫儿,开始亮嗓子。知了闪闪翅膀,放声高歌,声声不息,新的一天开始了。

秋天的田野,玉米是主角。一块块,一畦畦,一行行,排列得整整齐齐。它们高大威武,斗志昂扬,似哨兵守卫着田野的安宁,似枪如炮,威震四方。在一片片长长绿叶的簇拥下,它们诉说着与酷暑斗争的日日夜夜。往日,玉米成熟后,村民们拿着蛇皮袋,一株株地扳,一袋袋地运。如今,庞大的收割机轰隆声响,开进地里,加大油门快速前行。粮仓装满,按动阀门自动喷下。

走过那片玉米地,来到这方油葵田。晨阳普照,朵朵葵花向阳开。金黄的花瓣,开得热烈,开得艳丽。这儿是花的海洋,金色的海岸。微风摇动花葵,花浪波动,后浪推前浪,浪花闪金光,映黄了天,染黄了地,天和地都黄灿灿的。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脾,我沉浸在这绝伦的美景中,心儿都醉了。勤快的蜜蜂,一只只、一群群,嗡嗡嗡从远方飞来,毫不客气地钻进花蕊,如饥如渴地采蜜,得意忘形地往返。它们无意中成为花儿的“红娘”,帮助花儿授粉,结出黑油油的油葵,成为油料的来源。

陶醉在金秋土地的丰收景色中,不由思绪万千,往事奔涌而出。秋天,种麦的季节。后稷大地,水地复播,一年两茬庄稼。正茬是小麦,小麦收割完种玉米杂粮。我对小麦情有独钟,能吃上雪白雪白的小麦馒头,那可真是一种美味。秋分前后是小麦的最佳播期。那时种麦拉的时间长,耧把式最吃香。我们生产队的韩立业、韩尧森,是出了名的耧把式。耧疙瘩吧嗒吧嗒有节奏地响,麦粒哗啦哗啦均匀地顺着耧筒往下流。种的小麦麦行直如线,行距宽窄同。在种麦大赛中,他俩总是名列前茅,人称“种麦大把式”。让我佩服的还有我的爱人段红果。初夏小麦熟了,割麦是农事重点。生产队成立了“三夏”突击队,夏收夏打夏管。那时没有收割机械,夏收主要靠人工。女劳力割麦,男劳力捆麦拉麦。割麦时五人一组,割得快的为领行人,然后左右各两人,每人割三条麦行。段红果,是标准的领行人,割得既快又干净。尽管麦田热浪翻滚,麦芒扎手,但社员们个个不怕困难,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段红果不仅自己割得快,对落后的同行人,也扭回头帮割。她割到地头不休息,直到五人都割到地头才一块儿歇息。那个时候,颗粒归仓喊得紧,休息片刻,再拾掉下的麦子,或者帮捆麦人协同干活儿。由于吃苦能干、乐于助人,段红果被生产队评为“五好社员”,得到奖励。分田到户以后,我自然有了底气。我家分得7亩责任田,我两个割一块,拉一块,齐心协力不落后。如今农业机械化后,割麦不用再发愁。起初的收割机属简易型,割倒一地还要自己捆麦子。改进后,前进了一步,由于收割机无粮仓,还得人一袋一袋装,袋子满了再换袋。如今的大型收割机省时省力,割一二来回,粮仓满了,放进三轮车直接拉回家。村民生活达小康,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生活,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天天吃白馍,天天像过年,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勤劳的农民,深情地爱着脚下的黄土地。多情的土地,孜孜不倦地给农民丰硕的回报。秋天的土地,收获着金黄,收获着希望,收获着鼓鼓的钱袋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