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平陆禹迹考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0

□秦邦道 吕俊刚

人们对于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大禹治水等故事耳熟能详,本文仅就大禹在平陆治水期间留下的禹功禹迹和佳话记叙如下。

中流砥柱

此柱位于今三门峡大坝正前方的黄河激流中。原本一峰兀立如铁柱一般高耸,上面还刻着“朝我来”三个字,引导河中行舟避开汹涌波涛安全前行,一如海上的灯塔一般功能。传说这座石峰便是大禹死后的化身,他要以自己不倒的身躯为后人指引中流击水、化险为夷的方向。

  20世纪五十年代,古老的砥柱峰又为修建黄河第一坝作出了牺牲,为了修建三门峡大坝献出了它的上半部,留下的残柱上刻有“砥柱”二字,仍在向世人讲述着历史的过往。

在中流砥柱侧畔的一座小石山上还有一座香炉台,世传为老子在此炼丹所造。在砥柱之北平陆一侧,还有唐朝陕州太守李齐物开凿的开元新河,为唐后的船工渡河开了方便之门。相传,当时在河中发现一古刃上刻有篆文“平陆”二字,于是唐皇下令改河北县为平陆县。

同时在砥柱峰北的山坳里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开元寺,也是为纪念唐开新河而建。此庙也在抗战期间毁于战火,如今只能在古诗文中觅到踪迹。

中流砥柱不仅是大禹治水的遗迹和见证,还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禹庙斯在

禹庙即大禹之庙,是天下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修建的神庙,可以说在全国处处皆有、不足为奇。但是以禹庙作为村名而固化下来的恐怕为数不多,而平陆县便有一处。禹庙村位于平陆县城以东20公里处,隶属于今三门镇。

禹庙村历史悠久,因村内建有大禹庙而名。该村村名始于何时已无可稽考,但唐相魏征在他为唐太宗代写的《砥柱铭》中有明确的记载:“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便足以说明唐初时该村便存在,距今少说也有上千年历史。

平陆不仅有禹庙村,还有三门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禹迹在平陆的历史久远。

三门镇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三门峡人民公社,尔后又简化为三门公社,少了个峡字,以便区别于后来成立的三门峡市。三门公社撤社改乡后又称三门乡,如今又改称三门镇。不管名称如何变化,但“三门”二字却一直沿用。这是因为三门镇还辖有一个三门村,它的历史可能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洪荒时期。同样是在黄河两岸,同样是与人、鬼、神三门为邻,在河北岸的中条山麓有三门村,而河南岸则无,这是否说明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停留,也未可知。

同时在三门村黄河之滨的一座山头上还矗立着一座和禹庙村同期的大禹庙。据史料记载,此庙位于三门山之上,由唐天宝年间乡人梁友仁所建,元、明、清各朝均有扩建,有前中后三处院落,规模堪称宏大。每年农历三月初十为庙会,届时黄河两岸乡人聚此,香火甚旺。日军占据平陆后将此庙拆毁。庙内还存有“中流砥柱”石碑一通,由时任山西监察御史余城在崇祯九年六月立,现存于平陆县博物馆内。

  2020年,三门村村民为了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又在米汤沟大桥的北边山坡上自发集资重建了大禹庙。虽然庙不大,但延续了供奉大禹的千年香火,让大禹精神薪火相传。

平陆县三门镇三门村

米汤沟

  米汤沟位于今三门峡大坝之北侧山谷中,是一处罕见的丹峡地貌。因其峰柱林立,呈褐红色而称奇,也因色彩斑斓而闻名。此处不仅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更是摄影爱好者的胜地。

  传说当年禹凿三门时根本无暇回家,抡一把开山斧奋战在工地。他叮嘱妻子听到鼓响便来送米汤、馒头,妻子照此行事。一日,她在家刚熬好米汤便听到鼓声响起,而且响声很急,她以为丈夫饿急了催她快点送饭,便一路小跑唯恐误了夫君的饭点。

就在她心急如焚行走如飞时,罗裙却被路边的枣刺挂住,让她动弹不得。情急之下,她用手将枣刺一捋,不顾手上鲜血淋淋,依然一路小跑,却不小心弄洒了罐中米汤,将脚下的土地染红。结果原本一片黄土,却变成了红土,这便是米汤沟的来历。而经她手捋过的枣刺也由倒钩变成了直钩,这也成了米汤沟枣刺不同于别处的原因。

待大禹夫人将半罐米汤送到工地时才闹明白,急如骤雨般的鼓点并非大禹所敲,而是几只屎壳郎在鼓面上跳舞发出的声响所致。这让大禹懊恼万分,后悔让夫人受此奔波之苦。从此后,他便在工地支了一口大锅就地埋锅造饭,不让夫人再受这劳碌送饭之苦。而如今那三块支锅石还屹立在河中,再大的河水也未能将其淹没,给我们留下了大禹在此治水的又一个佐证。

还有一件也堪称奇,就在禹凿三门之处河北岸壁立千仞的石崖上,有一块突出的巨石。从两侧看,它酷似人们所熟知的大禹画像,那头上的发髻,面部五官的轮廓,挺起的胸脯和腰身,以及那挺拔的身姿,惟妙惟肖、浑然天成。当地人都称这是大禹在俯视身下波涛汹涌的黄河,看它是继续造福人类,还是祸害百姓?随时准备约束他曾经为之献身的大河。因此,人称此石为大禹观河像。

《砥柱铭》中的“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傍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也为我们诠释了大禹治水拯救黎民之苦的万分艰辛,以及他心怀天下苍生的拳拳之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