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0
在河东书房·文脉馆三楼的晋钰蓝坊里,运城掐丝珐琅手艺人梁琼霄正在直播间展示她制作的掐丝珐琅作品。从“传男不传女”的家族老手艺,到走进社区、学校、直播间的网红非遗;从放置高台的定制工艺画,到年轻人喜欢的伴手礼、茶具、饰品等小巧物品,梁琼霄用年轻人的思维,解锁了非遗传承的“N种可能”。近日,记者走进晋钰蓝坊,探访手艺人梁琼霄的青春故事。
打破传承桎梏,
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指尖的金丝在铜胎上蜿蜒,天然矿石釉料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梁琼霄与掐丝珐琅的缘分,藏在家族一代代手艺人的传承时光里。
在姥爷那一代,这门手艺还是“养在深闺”的定制大画,一年能出几件精品已是极限,“单靠一门手艺,在那个年代根本养不了家”。眼看无人愿意来学,爱画画的母亲成了打破老规矩的第一人。“不打破,这手艺就真没了”,梁琼霄的语气里满是对母亲的敬佩。
就这样,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学习画画的梁琼霄如愿考上艺术学院。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留在北京、天津闯荡,哥哥梁文平则留在家中接续这门手艺,为非遗传承琢磨新的出路。2019年,她回到运城,一脚踏进哥哥的工作室,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门老手艺依然藏着无限可能。她说:“我哥能静下心创作,我性格比较跳脱,正好能帮这门老手艺‘走出去’”。
第一步,就是打破“工艺只能做定制大画”的固有认知。梁琼霄把家里的画架挪到一边,搬来手边的台灯、首饰盒、眼镜盒,甚至还有自己画画用的升降桌。“为什么不能把珐琅做在这些东西上?”她买遍皮具、木具、瓷器等不同材质的载体,一次次做实验:木质杯垫的颜色太深,釉料会透色,就换浅木色;茶具、台灯是弧面,掐丝难度大,就调整金丝的软硬度;首饰盒、眼镜盒要便携,就用低温珐琅工艺,既美观又实用。
最让她难忘的是第一次尝试做饰品。“不能成本太高,否则价格会劝退不少第一次尝试的年轻人,要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尝试。”她将饰品底座换成价格更加低廉的合金材质,搭配天然矿物质釉料,做出来的成品同样惊艳。如今,在晋钰蓝坊的展示架上,古色古香的发簪、精致的车载挂件、印有吉祥寓意的吊坠、印着“比翼鸟”的结婚伴手礼错落摆放,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的目光。“以前我妈总说‘做出来就行’,现在我不仅要让它好看、好用,还要接地气。”梁琼霄说。
解锁传播新径,
让非遗“潮”起来
“开店之前,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不知道‘掐丝珐琅’是什么,我感觉还是离大家的生活有些遥远。”这也是梁琼霄最初推广时最头疼的事。于是,她把工作室选在位于南风广场的河东书房·文脉馆的三楼,“这里环境好,人流量大,文化气息也很浓厚,正好符合现在‘非遗+’的流行趋势”。提起开店时的状况,她的眼里满是兴奋。
工作室一开门,就成了不少宝妈和孩子们的“充电站”。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妈妈们,本来是陪娃,自己却坐下来掐了一下午丝。梁琼霄看见这个场景,就萌生了“我是否可以免费教这些妈妈们学做掐丝珐琅”的想法。想法一出,行动派的她立马与周边社区负责人联系,询问是否有在家待业、看娃的女性愿意来晋钰蓝坊,她可以免费教学。就这样,她开始在工作室的长桌上教妈妈们掐丝上釉,还把订单分给她们带回家做。“我们按件回收,不耽误带娃,还能挣点零花钱。”她说,到现在,工作室固定合作的宝妈有20多个,“她们有的人掐丝精准,有的人配色好看,各展所长。我们处着处着就像朋友一样,有的还会给我提建议,比如‘能不能做现在流行的哪吒、labubu图案的胸针’,大家都特别暖心。”
不止于社区,梁琼霄还把课堂搬进了高校。在运城学院的教室里,她看着学生们用掐丝珐琅做手机壳、钥匙扣,惊讶于年轻人的创意——有个男生要给女友做礼物,嫌买的项链没心意,就自己设计了“星空”图案,用蓝紫渐变釉料,“比外面买的还好看”。今年,她还计划在更多学校课堂开课,把掐丝珐琅带到幼儿园,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直播间则是她的“新战场”。上午11点左右,她会准时坐在镜头前,手上展示着她的作品,嘴里聊着运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和历史:“冬天衣服颜色深,这个珐琅胸针戴在身上特别亮眼”“结婚送伴手礼,选这个杯子,寓意‘一辈子’”……有次,一位天津的网友刷到直播,说第二天要坐高铁来运城,想给朋友买结婚礼物,梁琼霄连夜帮她设计了“百喜图”,对方体验完急着赶高铁,她则把成品处理好,自己出运费寄过去。“很多来运城玩的外地游客,逛着逛着就来到工作室。在这里体验完我再帮他们邮寄回去,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她说。
如今,在晋钰蓝坊里,金丝在指尖流转,釉料在火中淬炼,宝妈们的交谈声、孩子们的笑声与直播的背景音乐交织在一起。在梁琼霄看来,非遗的“可能”,从来不是颠覆过去,而是像她手里的金丝那样——既要守得住传统的韧劲,也要弯得下身子,贴合当下的生活。“我姥爷当年想把工艺传下去,现在我们做到了,还让它变得更年轻。这就是我们年轻人给非遗的答案”。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