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1
高新志
三十三载光阴流转,多少次提笔想为父亲写篇纪念文字,却总因诸事繁杂而搁置。这份迟来的追思,今日终于落于纸上。
父亲生于1933年,自幼家境贫寒、命运多舛。十二岁那年,祖母便撒手人寰,少年的他早早尝尽人间冷暖。十八岁,当战火烧到鸭绿江畔,他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地入朝作战。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身为班长的父亲异常勇猛,在枪林弹雨中荣立个人三等功。
解甲归田后,为了养家糊口,父亲辗转于永济建材厂、接运站、搬运队等,用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1972年回到村里,他又先后担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风里来雨里去,调解纠纷,维护治安,为一方乡土安宁倾注着心血。
20世纪80年代,春风吹拂田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收起行装,重新拾起锄头镰刀,化作勤恳的老农,精耕细作于自家的土地。农闲时节,村头树下、热炕头旁,便是他的“讲堂”。几个老伙计或一群乡亲围坐,父亲便神采飞扬地讲起朝鲜战场的往事。坑道里的坚守、战友间的生死情谊、惊心动魄的战斗细节……无论男女老幼,都听得入神。而他在讲述那些烽火岁月时,眼中也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芒,那是对青春热血的无悔,也是对和平与繁荣的珍视。
1990年秋,一声急咳撕破了生活的宁静,父亲病倒了,伴随高烧。彼时我甫入新职,工作千头万绪。得知消息,急忙借车接他去了医院。检查完毕,院长面色凝重地将我唤至一旁,声音低沉而无奈:“孩子,多陪陪你爸,尽量买点他爱吃的……肺癌晚期,回天乏术了。”送父亲回家后,我独自躲在角落,失声痛哭——那座曾为我遮风挡雨的大山,竟已摇摇欲坠。
此后,一箱箱冰冷的输液瓶被搬进家门,一包包散发着奇异苦涩气味的药包交到母亲颤抖的手中,里面常能看到蝎子、蜈蚣的影子。父亲的病情在希望与绝望间反复。熬到一九九二年农历六月二十七,一个注定刻骨铭心的周末下午,窗外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如注。我们回家陪父亲又度过了一个周末。他精神尚可,脸上带着久违的、满足的笑容,却一直催促我们:“雨小些就赶紧回永济吧,工作要紧,别耽误了。”终究不忍拂逆他心意,我们含泪在滂沱大雨中与父母道别。车轮碾过泥泞的村路,离家未远,噩耗便撕裂了雨幕——父亲,走了!那个催我们启程的笑容,竟成永诀……
弹指间,已是三十三年沧桑。三十三年里,父亲的叮嘱“干好公家的事”如洪钟大吕,时刻回响耳畔;三十三年里,无论寒暑节庆,我必携妻挈子,肃立于父亲坟前,燃一炷清香,焚几张纸钱,深深鞠躬——这不仅是祭奠,更是汇报,是承诺。如今,我与爱人已从各自岗位光荣退休,回首半生,兢兢业业,无愧于心,未曾辜负父亲的期盼。两个孩子也早已成才立业,走上了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重要岗位。父亲,您一生以身作则,谆谆教诲儿孙“要走正道,要行正事”。今天,我们三代人,用清清白白的履历、勤勤恳恳的付出、对国家社会的点滴贡献,向您交上这份答卷。这平凡之路上的坚守,这薪火相传的正气,应是对您最好的告慰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