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永乐宫里听方言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6

□周波

我曾游玩过国内许多地方,但在老家芮城永乐宫的“所闻”,让我不买门票、不跑腿,在家门口就能“游”遍祖国各地,领略大江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也锻炼了我“听方言,辨来地”的本领,我喜称为“听南北方言,逛祖国各地”。

退休后这些年,每到春夏秋三季,我和老伴都要回老家住上一段时日。家乡著名景点永乐宫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成了我们常去的好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永乐宫还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票。在景区里,我和老伴乐意回答游客的咨询,通过与全国各地的游客交流,我们好似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永乐宫每天游人如织,各地方言在这里交融。时间一长,我们基本上能通过口音区分是哪里的游客,有时还模仿几句当地方言,让外地游人感到亲切。

我们非常热心,想着能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点什么才会舒心,对游客有问必答。有的游客提出的“冷门”问题,也迫使我们认真学习,加深了对永乐宫历史的了解。来永乐宫的游客一般都讲普通话,即使不标准也能听懂,交流起来没有障碍,但有些年龄大的游客讲方言交流时很费劲,还容易闹出笑话甚至发生误会,这就需要我们看口型甚至用动作比画来解答。

有次我刚到永乐宫就遇见了几个老年游客,听导游讲他们是从上海来的。他们讲上海话听起来很有趣,就像越剧里的道白。他们参观完后告诉我,永乐宫优美的环境让人特别羡慕,还说这里是很好的养生之地,又问到当地的消费水平。听到我说这里生态文明建设得很好时,他们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过来住住。这使我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也更加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还有一批游客,听他们的口音像是安徽人,讲起话来有点黄梅戏的味道。一问果然是来自六安市,因我曾去过那里,就与他们攀谈起来,并全程陪他们参观了永乐宫壁画和搬迁纪实馆,最后我们相互留了联系方式,后来还经常微信“见面”。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方言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永乐宫这方宝地,为我们提供了既能与游客互相交流,又能为旅游事业作贡献的好平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