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摘酸枣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3

□南崇俊

家乡的酸枣,承载着我最浓厚的情感,它象征着童年的记忆,也为儿时生活添了无尽色彩。

家乡地头崖边上的酸枣树随处可见,挂满了我最爱吃的红酸枣,那份甜酸让我贪恋。小时候水果稀少,吃水果算是一件稀罕事。而酸枣味道酸甜可口,摘酸枣便成为弥补儿时解馋的“最佳优选”。一到秋天,我总爱约上小伙伴们去摘酸枣。记忆中,南坡东沟酸枣熟得早,个头不大,跟花生米差不多,但味道是我很喜欢的半酸半甜,吃起来分外爽口。西沟的酸枣特别密,在深绿色树叶的映衬下,一树树通红的酸枣别提有多好看了,真是色香味俱全,既有颜值又有味道。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数西坡的酸枣,这里的酸枣个头大,很多跟小枣差不多,味道甜爽可口,汁液丰富,非常好吃。

酸枣虽好吃,摘起来却不易。被酸枣枝扎破手指是常事,有时衣服还会被扯开一道道口子。刺扎进手指,更是钻心疼,有时刺留在肉里,挑出来也会空疼半天,我有过这经历。那时,就着灯光,母亲用缝衣服的小号针,要挑破肉皮把刺弄出来。母亲念叨着,“挑纤挑纤,四面剜宽(方言把刺叫纤)”。她动作娴熟,捏起我指头肉一小拢来,用针轻快地划过肉皮。眼看快到那个黑点了,又疼又紧张,我憋住气咬紧牙,直到母亲终于“手到刺除”,才松口气。

既然空手采摘不成,母亲就劝我戴上棉手套,这样虽然保证了“安全”,但让手不太灵便,半天摘不下一个。如此延宕多时,我终于找到了采摘窍门:用钩子把枝条拉下来,一手抓住不让它弹回,另一手五指灵动,这就摘得快多了,还扎不到手。摘完一棵,再找另一棵。果有大小,皮软核硬,却都酸酸甜甜。吃一颗,立时满嘴的口水,几多滋味,边摘边吃,不急不慌,倒也惬意。我们母子低头采摘着,心里只有欢喜。采摘逾刻,渐多收获,我们正想转移“战场”,见不远处有几树黄绿。走过去,却见那酸枣树,与之前的并不相同,枝粗叶大,酸枣也大,我们喜不自胜,忙又采摘起来。这里的是那种尖酸枣,果头尖尖,肚子鼓鼓,果肉厚实,咬一口,那甜爽的果味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大概十三四岁时,学校放假,我们去地里干农活。掰玉米、摘棉花、割黍子很是辛苦,特别是割黍子,手上经常磨起一个个水泡。休息时,跑去地头摘酸枣便成了我们这艰苦体力劳动之余的莫大快乐。这一带的酸枣树旁密密麻麻爬满了藤蔓,摘时,需要一点点拨开藤蔓,翻找藏于其下的果子。这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总能带来额外的惊喜。每当发现一串串藏于藤蔓之下或通体通红、或半红半白蜡色、或已熟到开始变黄软的酸枣时,别提有多开心了。当迫不及待地把摘下的酸枣放入嘴中时,那甜爽醇远的果香至今让我垂涎三尺。

还有一次摘酸枣,是在邻村的一条深沟里。邻村小伙伴堂娃不知厉害,好奇地捅了酸枣树上的马蜂窝,一时马蜂铺天盖地乱飞,有的直接冲人而来,见人跑就追,有的从掉在地上的蜂窝里飞出来跟着追。我一看大事不好,立刻趴下一动不动,因听人说,马蜂追的时候,只要趴下抱住头就没事。而堂娃却被蜇得满头包,哭喊着跑回了家。这次摘酸枣我虽“躲过一劫”,但那惊险的一幕,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有人说酸枣个头小,摘满满一把,吃起来还不如一个枣子过瘾,味道又酸,虽略微带点甜,却不够爽口,且果皮硬实,容易卡在牙缝、粘在上颚,都很让人反感。但我和小伙伴们却总不厌其烦地去摘酸枣。那一坡一沟的酸枣树里,藏着我们酸涩的过往,更装着快乐天真的美好回忆,尽管酸涩,留下的却只有那一丝甜。

这几年,远方来的药材商贩专门下乡收购酸枣仁,老家人走乡穿村摘酸枣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说酸枣仁是一味药,具有安心安神、养肝、敛汗、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价格不菲。“红果果”摇身变成“金蛋蛋”,家乡又生长出那么多的酸枣树,只要肯下苦出力气,谁会不愿多点收入呢!

国庆节回家的时候,酸枣大多已被摘尽,只能在荆棘丛深处搜寻为数不多的果子。不过,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体验,是我为数不多可以重拾乡愁的方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