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6
□李玉林
稷山县清河镇上费村,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到改革开放,一直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尤其是在兴办乡村企业方面走在全县前列,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当时也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回首往事,村民们总念念不忘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那个人。他就是土生土长、一辈子献身上费村的创业能人李云龙。
李云龙出生于1937年,在本村读完小学后,1949年到1952年在河南拓城县商业局工作;1953年到1954年,在稷山县城关供销社工作;1955年返乡搞扫盲工作;1957年在太原铁路局礼垣段担任一年事务长;1959年到1960年,参加运城地区爱国卫生检查团,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1960年返村担任上费村保管员;1963年,在上费村加工厂任厂长。
当时在村里,李云龙的文化水平、丰富阅历、经商头脑堪称凤毛麟角。他诚实善良的人品、头脑灵活的天资、年轻有为的闯劲,给上费村人民带来了福音。
李云龙上任加工厂厂长后,在大队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大力支持下,放开手脚走上艰苦创业之路。那时村里一穷二白,一切从零开始。他上任后先调整人员,任人唯贤、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到一年,加工厂面貌便焕然一新。
人员精气神提上来后,他第一时间解决用电难问题:派曹福娃和李金龙赶着毛驴车,到几百里外的洪洞县拉回村里第一台变压器。上费村自此开天辟地用上了电,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方圆一带,这成了大新闻。
有了电,干部群众精神大振。李云龙又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解决烧炭难、磨面难、吃豆腐粉条难、修自行车难、轧棉花难、找铁匠木匠难等问题,一件一件落实,一摊一摊推进。一时间,上费村的磨坊、粉坊、豆腐坊个个兴隆;修车铺、铁匠铺、木匠铺、弹花铺家家兴旺。
完成基本需求满足和资金原始积累后,李云龙有了新追求,带领企业迈上新台阶。他先后在村里创办金刚石刀具制造车间,让加工业实现质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又建铸造车间,购置首台轧花机、脱绒机、热合机,安装大容量发电机组。
村里还破天荒开始制作冰棍,进军食品加工领域,之后又加工小食品、搞葡萄加工。上费村由此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独树一帜,走在全县前列。村集体经济家底越来越厚,村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物质文明发展后,李云龙又将目光投向精神文明领域。为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他购置了留声机、扩音器、高音喇叭、黑白电视机,更值得一提的是,为村里买回一台电影放映机——要知道,当时一个县也没几台电影放映机,乡里更是没有。他靠着“滚雪球”和“鸡生蛋、蛋生鸡”的办法,硬是把上费村的经济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1993年,老厂长退休后回归家庭。李云龙是个有思想、有情怀、有干劲的人,闲不住、爱操心,还很有本事。回归家庭后,在他的料理下,家里日子红红火火,家庭文化有声有色,子孙个个成人本分,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正能量影响下,上费村村风民风大为改善,村民邻里和睦。到了耋耄之年,他仍手不释卷,还带领全家修李家家谱、建家庭阅览室和书法室等,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2024年秋,李云龙走完了他的光辉一生。村民们竞相到他的灵堂吊唁,纷纷前来为老厂长送行,用最纯朴的言行,向上费村的创业能人李云龙同志告别、致谢!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