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3
□潘倩芬
车停稳在老家门口时,雨还没有停。隔着朦胧的车窗,我便瞧见父亲的身影,正弯着腰在屋檐下鼓捣着什么。我们推门下车,他闻声直起身,脸上绽开一种近乎欣喜的、却又被长久寡淡的生活压抑着的笑容。他脚边放着一只鼓囊囊的蛇皮袋,袋口敞着,露出里面一颗颗带着湿泥的、饱满的花生。雨水打湿了他的肩头,花白的头发上也挂着亮晶晶的水珠。
“怕你们空着手回,去地里现刨的,新鲜。”父亲搓着沾满泥巴的手,有些局促地笑着,仿佛做了一件值得夸耀、却又怕给我们添麻烦的小事。
我蹲下身,抓起一把。花生还带着雨后泥土的清凉气息,壳上纵横的纹路被泥水填满,摸上去粗糙而踏实。我仔细看着,心里蓦地一惊。这一把里的每一颗,竟都大小均匀,浑圆坚实,像一个个微缩的宝葫芦。这才明白,父亲在雨地里,不仅是将花生从土里拔出来,更是一颗一颗,借着雨水,用手摩挲,挑拣出这最顺眼、最饱满的,才肯装进袋里。
一股热流毫无防备地冲上眼眶。印象里,这些细碎活计,从前都是母亲的专利。母亲心细如发,总会将这份琐碎的爱意打理得妥妥帖帖。而父亲,总是那个沉默的、在一旁做着粗重活计的人。母亲走后,这片天地仿佛陡然空阔了许多,也粗糙了许多。我没想过,父亲会将这份细腻悄然拾起,并做得如此不动声色,如此郑重其事。
感动之余,是漫上心头的心酸。这片地,这处老屋,平日只剩他一人。他该是怎样的孤寂,才会将这一点点期盼——儿女归来的短暂片刻,当作一件盛大的事来筹备?他冒雨去地里,弯腰寻觅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是想将那份沉甸甸的、无处安放的爱,借这泥土的果实,一股脑儿地塞给我们。
弟弟帮着将花生袋搬进后备厢时,父亲还站在雨里,反复叮嘱:“路上慢点,到了来个电话。”车子发动,缓缓驶出村口,我从后视镜里望去,那个清瘦的身影一直立在原处,越来越小,终于模糊在雨幕与田野的尽头,化成了一个黑色的句点。
我回头,看向那袋躺在后备厢的花生,它们沾着父亲的泥土,带着老家的雨水。忽然间,想起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宇宙间有千万朵玫瑰,但唯独他星球上那朵,因为他倾注了时光、耐心与爱,而变得独一无二。
这袋花生于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世上的花生有千千万万,更干净、更漂亮的不知凡几。可唯有这一袋,是父亲用爬满老茧的手,在雨后的泥土里一颗一颗为我挑选的。它浸透着他的汗水和期盼,承载着我整个童年的记忆。它是我的星球上无可替代的“玫瑰”。
这花生的滋味,定是世间最醇厚、最香甜的,因为它有父亲手掌的温度,更有女儿此刻才全然体察到的、那无声深沉的爱。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