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融情于做 情做并茂

——蒲剧名家吉有芳表演艺术探析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6

吉有芳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荣获蒲剧艺术特别贡献奖、蒲剧传承功勋奖,还是蒲旦宗师、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的嫡传弟子。她成名早、戏路宽、演技精,尤以做功见长,善于以身传情、以声传情、以眼传情,达到了情做并茂、声做同辉的艺术境界,尤其在蒲剧花旦表演艺术上取得优异成就。在50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她燃烧青春,雕琢人生,始终饱含着对蒲剧的热爱、痴迷和执着,始终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在表演艺术、形象塑造和剧种丰富等方面,为蒲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突破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自成体系的表演风格

吉有芳担当过多个角色,塑造过多个形象,最终以蒲剧花旦表演艺术为核心,形成了自己别具匠心的表演艺术风格。她四功五法精湛,唱念做打俱佳,其中跷功、做功和念功特点最显、成就最高、贡献最大,也最能代表、最能体现她的表演艺术风格。

一、跷功——弘扬精粹、独门精技。

“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这句话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在晋南民间广为流传。这不仅是对蒲剧大家王存才表演艺术的高度赞扬,更是对他在《挂画》中踩跷功硬实力的无比尊崇。只可惜,踩跷功后来逐渐销声匿迹。1985年,吉有芳在原永济县博物馆参观学习时,偶遇一组“硬木跷”文物照片,正在学习椅子功的她看到后无比震动、无比喜悦,从此硬木跷便走进吉有芳的心里。1986年秋,在经过多方打探之后,她先到临汾蒲剧团向贾永爱学习踩跷功,接着又到运城向蒲剧大家王秀兰投师学艺,后来还到太原向晋剧艺人王金彪求教。

踩跷功的训练课上,吉有芳用两丈长的白布把木跷绑在双腿,围着椅子上跳下落,不论严寒酷暑,她一直忍着腿脚扭伤的剧痛,进行难度极高的踩跷训练,在已有椅子功基础之上,向难度更大、风险更高、挑战更强的“踩跷上椅”发起了新的冲击。历经千锤百炼,她终于将这门独门绝技掌握得炉火纯青。1990年,踩跷《挂画》在运城人民剧院成功演出,这门消失多年的技艺重获新生,再次走进观众视野,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引起极大轰动。踩跷功也被戏曲专家誉为“中国的硬芭蕾”。

为了让这门技艺传承焕新,吉有芳积极向年轻人传授,包括蒲剧青年演员杜丽娜、杭娇萌,以及秦腔的仝凤琴等其他剧种的演员。2025年,杜丽娜带着蒲剧经典《挂画》,精彩亮相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硬芭蕾”。现如今,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蒲剧绝技正在一步步被发扬光大。

二、做功——细腻深情、生动传神。

吉有芳在舞台上,一颦一笑皆含情,举手投足都有戏。《挂画》除了展示优美典雅的身段和惊险动人的踩跷功之外,做功戏尤让观众拍案叫绝。

《挂画》一开场,吉有芳扮演的含嫣形如醉蝶,披衣扎巾,踱着慢步,害着相思。当丫鬟禀报新郎花云所乘花轿快到,她一反常态揭巾甩衣,神采飞扬,开始清尘挂画,布置闺房,梳妆打扮,迎接新郎。她利用搓步、水步,以及闪、点、旋、转、屈、伸、勾、踢等踩跷功夫,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此时欢喜的心情。她跳上椅子,蹦上椅背,做出“金鸡独立”“回头望月”“夜叉探海”“滑椅下跌”等优美舞姿和身段,表现不同挂画姿态,优美典雅,惊险动人。布置完毕,用跷尖踢纸团,准确无误,更为精彩。待朝思暮想的郎君花云进房后,她用水步疾走过门,盘腿掠椅,窥视花云。柔中有刚,动中有情,做中传情,辅以眼神和手帕的表演,更觉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挂画》是吉有芳的一个经典剧目,她的《藏窑》也让观众赞不绝口。她饰演的山村姑娘阴丽华突破了一般花旦浅显的眉目传情的表演套路,充分运用玲珑娇秀的身姿、别致考究的台步和优雅隽永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世界抽丝剥茧,层层展现,把一个纯情善良、机智憨厚、爱憎分明的山村姑娘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砖窑藏人是全剧一个高潮,通过大量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富有生活情趣的表演,把剧中人物洒脱旷达、落落大方的形象展示得生动传神。她的台步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从和泥的踏步、泥窑的搓步、接泥的圈步等一系列婀娜多姿的台步和迷人传神的表情,从不同状态之中展现着姿态各异的画面,通过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留给观众的却是清澈明净的神韵,将人们带入一个出神入化的想象幻境。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快乐戏园》栏目录制了《藏窑》,这也是对其优秀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

三、念功——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吉有芳的念白戏富有韵味,独具特色。她经常通过富有节奏、力度和韵律的念白来展现舞台人物的内心世界。踩跷《挂画》是她早年的成名作,《西厢记》则是她的巅峰代表作。她塑造的红娘形象清新含蓄、妙趣横生、光彩照人,一直以来,广受欢迎。红娘也成为吉有芳的代名词,红娘在剧中有大量的念白,充分展示了吉有芳优异的念功。

《拷红》是全剧中最能展现红娘性格的一场戏。红娘数落老夫人“三不是”的那一大段念白极为精彩,她在舞台上表演得绘声绘色、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引起了观众强烈共鸣。她先是轻声、委婉、试探性地数落了老夫人“一不是”,接着用平静、商讨、同情的口气说出“二不是”,最后字字句句,错落有致、节奏分明、抑扬顿挫、顺理成章地置老夫人于无力反驳的地步。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念白表演巧妙新颖、耐人寻味。《双传简》一场戏中,张生求红娘给莺莺带书信,红娘犹豫不决,台词连用8个“这个那个”来表达红娘此时的心态。吉有芳巧舌如簧、口齿伶俐,利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神态,尤其是不同的动作,把每个“这个那个”都表演得恰到好处。《西厢记》一登上舞台就迅速蹿红,先后荣获山西省“振兴山西梆子”戏曲金牌奖、第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央电视台《青春戏苑》栏目、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分别录制了专题节目。红娘形象的精彩塑造,堪称吉有芳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

自强不息的恒久追求

吉有芳崇德尚艺,在50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以赤诚之心,献身蒲剧,扎根舞台,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舞台满怀敬畏,用自己的艺术人生书写了不断奋进的故事,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滋养了自己的艺术实践。

一、对学习——孜孜以求、苦心孤诣。

吉有芳10岁开始学戏,1975年11岁时考入稷山戏校,1977年进入稷山县蒲剧团。她觉得自己文化底子弱,就主动找来中学课本和教材,挤时间学语文、学历史;她知道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念白土音重,就从拼音字母和发音开始学起。为了拓宽戏路,她持续不断地勤学苦练、求师学艺,很快就成为全团的尖子演员。1980年,在她16岁时,主演的《挂画》在运城市戏剧调演中荣获一等奖之后,又在山西省青年戏曲演员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尽管早早成名获奖,但她从未满足,一直积极向上。自此之后,她的《柜中缘》《藏窑》《表花》《曹庄劝妻》等剧相继获得省级大奖,并于2003年成功摘得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8年,她还受邀到香港大会堂演出了《曹庄劝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她坚持不懈地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在坚持自学提高的同时,她还积极进修学习。2001年7月,到中国戏曲学院导演专业进修学习。2017年参加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千人计划”导演高级研修班。即使在2024年退休之后,她仍然坚持学习,并于2025年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研修班。学海无涯苦作舟,正是凭着坚持不懈地学习与提高,吉有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

二、对艺术——潜心自励、精益求精。

1980年,她以《挂画》优异表现获奖成名之后,又接连四次获得全省戏剧调演“最佳演员奖”“主角金牌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吉有芳“五连冠”。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她从未停止对蒲剧艺术更加卓越的追求。尽管在《挂画》中她已成功掌握了难度较大的椅子功,并受到一致好评。

她的蒲剧版《表花》在1986年荣获全省金牌大奖后,一夜之间迅速走红,得到了广大戏迷和观众的喜爱与热捧,其中的经典唱段在晋南大地到处传唱。40年来,全市多个剧团都学习和排练了这个剧目,现在已成为蒲剧的经典剧目和代表性剧目,也是不少剧团的经典戏和看家戏。尽管蒲剧版《表花》受到极大推崇,但当吉有芳发现眉户音乐更加适合表现《表花》剧情和展示人物性格后,便于2024年组织编排并主演了眉户版的《表花》。

三、对舞台——心怀敬畏、戏比天大。

在50余年的舞台表演中,吉有芳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完成化装、正式登台前的半个小时,她总是独自坐在舞台僻静之处,静静回忆台词、回想动作、回味剧情、酝酿感情,让自己从身体、动作到心理、感情都提前进入到剧情之中,以便登台时表演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和剧情,她把这称为登台表演前的“入定”。她始终把舞台表演看得高于一切、压倒一切,始终对舞台表演饱含敬畏、饱含真情,绝不会因为任何其他事情而耽搁和影响舞台表演。

舞台上,吉有芳快人快语、俏皮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生活中,她却是一个生活朴实、不事张扬的人,把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作为人生信条。

吉有芳以勤勉严谨的艺术态度深耕蒲剧50余年,用高尚的品格与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个绝美动人的舞台形象。她曾引领了蒲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积极推动了蒲剧艺术在新时代的探索与创新,我们期待着吉有芳继续为蒲剧艺术砥砺深耕,继续推动蒲剧艺术奋力前行。

(郑文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