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从“除杂草”到“用杂草”

——一位跨界创业者的生物多样性探索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2

在盐湖区金井乡南扶村的灵芝培育基地,山西微享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奎玉正蹲在田间观察一株拉拉秧。

“这草利尿,是中医里的好药材。”从设计院到保险公司,再到如今深耕农业,这位跨界创业者用十余年时间,将园区内40余种野草打造成连接生态与产业的纽带,书写了一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答卷。

“对庄稼是草,对中医是药,对我们是宝贝。”杨奎玉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对野草的全新认知。

2013年,杨奎玉放弃了从事12年的保险行业回乡投身农业,最初面对园区里疯长的杂草,也曾陷入“除还是留”的纠结。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翻阅古籍发现“百草皆药”的记载,便萌生了“变废为宝”的想法。

“老祖宗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只是没进行系统发展。”2022年,他带领团队开始对野草进行系统研究,手机拍照识草、翻查资料、请教专家,最终摸清了园区内40余种野草的“底细”,其中既有拉拉秧、牛筋草等常见品种,也有摩萝、杠柳等兼具药用价值的植物。

在杨奎玉看来,野草的价值远不止于药用。“鸡能吃的,人为何不能吃?”随后,他便带着团队尝试将野草制成饮品。最初,草叶饮品因卖相不佳、口感苦涩遇冷,他便另辟蹊径,将灵芝粒与桃叶、红薯叶、瓜蒌叶等混合,制成代泡茶。

“黄色颗粒是灵芝,深褐色是桃叶碎,拆开包装就能闻到香味。”如今,这款融合了多种野草精华的饮品,因无茶碱、适合夜间饮用等特点,深受客户喜爱。对于口感不佳的野草,团队通过炮制技术去除异味,还将泡桐花、丝瓜花等融入其中,让“野草茶”成为兼具风味与营养的特色产品。

在生态养殖领域,野草更是发挥了大作用。

“为啥鸡走过的地方百草不生?说明它消化能力强,为啥只给它吃那几种饲料?”基于这一观察,杨奎玉提出了“以鸡为本”的养殖理念,将喷过营养液的野草,经过自创的“三叠发酵工艺”,与灵芝双向发酵,制作成灵芝液态营养包喂鸡。40余种野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六大营养要素,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提高了鸡的免疫力。杨奎玉自豪地说,这些生态鸡和鸡蛋因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成了“抢手货”。

更令人称道的是,杨奎玉还构建了一套“灵芝为纲”的循环生态链。灵芝种植产生的废料包,经熬煮后成为野草的“营养液”——供人饮用的草要喷5遍,养殖用的草喷3遍;鸡的粪便发酵后,又能作为灵芝种植的有机肥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园区的生态也是如此。”他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整地,顺着地形浇水,让野草自然生长,仅对藤类植物搭架、对路边杂草适度修剪,既方便工人采摘,又维持了生态平衡。

为了让野草的价值得到科学开发,杨奎玉组建了9人研究团队,邀请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加盟,对野草进行分类研究。

团队将园区植物分为草类、蔬菜类、瓜果类,针对不同用途制订培育方案:拉拉秧取其藤叶,白茅草用其根茎,泡桐花、丝瓜花经炮制后入茶。

从“除杂草”到“用杂草”,从跨界创业再到科学研发,杨奎玉用行动诠释了“超越自己很难,超越别人只要多花时间”的人生信条。

如今,在南扶村的灵芝培育基地,灵芝、野草、生态鸡和谐共生,40余种野草不仅守护了生物多样性,更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杨奎玉这位跨界创业者和他的团队,正以全新的视角,让“百草皆宝”的古老智慧在现代生态农业中焕发新生。

本报记者 范 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