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6
■张彩霞
尧王台下矗立着一座抗日纪念碑,简单、肃穆。近百株柏树默默地守护在它的周围,风儿温柔地抚摸着碑上的每一个字。这是1996年,在运风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偶然挖到的近三百具抗战英烈的遗骨,被收拢后建起的陵园——永济西姚温抗战英烈园。
太平本是烈士定,从无烈士享太平。驻足观望,这些有籍无名、有名无籍长眠于此的英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向我们讲述着那场惨烈的永济血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沿南同蒲铁路直扑永济,1938年3月第一次占领永济,后经过河参战的西北军将士和永济抗日武装力量共同奋战,打退了日军。1938年8月,日军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8月16日,由西北军第二警备旅孔从洲旅长率部死守血战的孟盟桥、尧王台、西姚温主阵地战局发生了意外。鬼子采取突然偷袭的办法,已相继占领了我军西姚温、解家坟、万固寺阵地。此时的孟盟桥、尧王台阵地争夺战呈现危局,我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蒲州城防告急。为了阻止敌人迂回永济,孙蔚如军团长命令镇守永济韩阳镇的李振西教导团火速支援,协助警二旅恢复原阵地。这时,共产党员、教导团团副兼三营营长张希文自告奋勇,愿带三营战士援袭西姚温,为分布在其他战场的战友们赢得转移的宝贵时间。
蒙蒙细雨中,张希文营长带着队伍赶到万固寺,他一马当先,和全营战士奋力冲杀,于下午4时许击退日军,重新占领了万固寺。接着一路追杀,接连收复了杨侍郎坟和解家坟阵地。这时天色已晚,部队为了追逃躲进西姚温村的小股敌人,却不幸踏进了敌人早已在村子里设下的埋伏圈。敌人的火力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张营长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进行肉搏战,官兵们怀着“多杀一个,就多赚一个”的舍命狠劲,用刺刀、马刀、枪托与鬼子格斗,鬼子外围火力无法施展,气得像疯狗一样哇哇乱叫。战斗持续到17日中午,敌人前后夹击,张希文腿部连中数枪,血流如注,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战斗结束后,侥幸冲出来的只有2人,其余的近三百名官兵全部殉难。8月17日,日军侵占蒲州城外的峨嵋塬后,调集23门大炮,并有3架飞机助战,以四路纵队队列,向蒲州城进发。但我英勇的军民同仇敌忾,誓与蒲州城共存亡。一个叫牛蛋的小战士,每打死一个鬼子,就往口袋里装一颗小石子,装到第八颗时,牛蛋牺牲了。他临死之前,挣扎着告诉营长,要把这八颗石子捎回陕西老家交给他父亲!当营长从他的口袋里掏出这八颗石子时,发现这些石子已被鲜血染成红色……
人来不可高声语,恐扰英魂台下眠。站在纪念碑前,层层的台阶,似乎在告诉我们曾经抗战之路是那样漫长与艰辛;耸立的丰碑,又像是在展示抗日英雄宁死不屈的伟岸身躯。我此时能做的,唯有心中默默地向长眠于历史深处的英烈们致敬!
硝烟散尽英魂存,精神不朽铭在心。仰头南望,那条曾留下寸寸血痕的沙石土路,如今已成为红蓝并行的旅游步道,她宛如一条迎风飞扬的彩色丝带,延伸向尧王台旅游景区,延伸向不远的黄河岸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