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虎虎的烽火童年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6

■董贻荣

我于1935年出生在万荣县前小淮村,小名铁虎,村里长辈都叫我虎虎。

1942年麦收时节,日本鬼子的飞机在我们村的上空呼啸嘶吼,大人娃娃都赶紧往地洞里跑。我当时就知道,日本人又来了。

前次日本人进村,走到我家大门口,在外拼命砸门。幸亏大门结实,砸不开,气得鬼子在门外乱叫唤。正要放火烧房时,不知道又发生了啥事,紧急集合走了,我家才幸免一劫。

但这一次,日本人朝村里投了6枚炸弹,有一枚就落在我们家,房子炸毁了,门窗烧着了,奶奶也不幸被炸死了。一大家子人都陷入了悲愤之中。

到了1943年,鬼子的扫荡更厉害了。猗氏县政府也搬到了孤山脚下的马家庄。县长叫董警吾,是我们邻村小淮坡人,著名的地下共产党员,后来被国民党杀害。董警吾与我父亲相识,他想找一个娃娃跑腿,就把我带去了,安排在田粮处。刚刚八岁的我,就成为猗氏抗日政府的一名勤务员。

勤务员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传达口令、传递消息、保存文件等。小孩子担任这种职务,容易麻痹敌人,常常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是成年人无法相比的。由于我勤快、耐劳,人们都非常喜欢我,愿意“使唤”我。我也成天乐颠颠地出来进去跑腿办事。

董警吾常常摸着我的头逗我:小虎头,你上山不上山,吃人不吃人?我老老实实地说:我不吃人,老虎才吃人哩!董县长就大笑:哈哈,小虎头不吃人,他要吃日本鬼子。

村外的柿子树,村里的平房顶上,是我观察敌情的主要哨所,有什么动静,及时向领导报告。有一次夜间转移时我打前哨,看见一堆黑影,以为是敌人,马上叫大家隐蔽。后来发现是一片蒿草,真是上演了一场“草木皆兵”的戏,惹大家笑了一场。

那时保存文件是一件麻烦事,既要找好地方,又得隐蔽得好、伪装得像,让日本鬼子看不出来。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我就迅速把文件用几个白色包袱裹起来,再用油布一包,找个地方埋起来,事后再刨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一次我发现一块地边被雨水冲了一个大堰豁,就把文件藏在那里,瞒过了日本人。我还在马家庄村外一处崖缝里挖了一个洞,算是建了个文件库,文件藏进去后,迅速用石头塞严实,谁也发现不了。最关键是这儿不怕刮风下雨,我保存的文件从未损毁丢失,受到了领导的表扬。还有一件事我记忆非常深刻。部队在闫景公路上伏击日本鬼子的物资运输队,打死日伪军数人,缴获了一辆汽车,还俘虏了一个日本兵。缴获的物资有小鱼、白糖等,人们都没吃过这种东西,董县长让分配给各部门,大家都吃得很高兴,不是说东西好吃,关键它是战利品值得纪念。

那个日军俘虏,就关在村里赵红儒家里,交由我和几个娃娃勤务兵看管着。后来我发现日本俘虏也是个平常人,没什么可怕的,他和我说他想念父母,想念自己的爱人,想回日本国。看来,跑这么远侵略别国的日本士兵也是讨厌打仗的。

1945年日寇投降,我离开了抗日县政府,结束了小勤务兵的生活,又回到我们村,开始上小学。八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位退休多年的九十岁老人,但每每回忆起那抗日岁月、烽火童年,仍心潮起伏热血沸腾。

那时,我虽然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但却是中国的孩子,黄河的孩子!八岁参加抗战,是我一生的荣光和骄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