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1
清晨7:30,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上班。但与半年前不同的是,她现在可以多睡15分钟——自从使用了智能驾驶系统,她的通勤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上车后说一声‘去公司’,车子就能自己开,我可以在路上吃早餐、听新闻,整个人轻松多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这并非未来科技,而是现代智能驾驶系统为都市人群带来的真实改变。通过“看得远”“开得好”“停得准”三大核心能力,智能驾驶正在重塑人们的出行体验。记者跟随王女士一天的行程,亲身体验这项技术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看得远”
全天候的守护天使
“最让我安心的是它永远不会分心。”王女士说。她的智能驾驶系统配备了12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构建360度无死角感知网络,监测范围达200米,是普通人视野的3倍以上。
在前往公司的路上,系统突然发出警示音,中控屏显示右侧盲区有电动车快速接近。“这种情况后视镜根本看不到,但系统提前两秒就发现了。”王女士回忆起发生在上个月的一次险情,“当时下雨视线不好,要不是车子自动刹车,很可能就撞上了。”
王女士熟练地在中控屏上点开“智能驾驶”图标,进入设置菜单后,她轻触屏幕开启了盲区监测和紧急制动功能,顺手将警示音量调到了舒适的档位。每天出发前,她都会像这样检查一遍系统设置,这已经成了习惯。
系统还能通过车联网,获取前方3公里内的路况信息。当记者乘坐时,车辆提前提示“前方两公里处有事故,建议变道”,并自动调整路线避开拥堵。“它就像有个千里眼。”王女士笑着说,“再也不用担心突然遇到堵车了。”
“开得好”
永不违规的模范司机
驶入高速后,王女士轻拨两下挡杆,启动了导航智能驾驶功能。车辆立即准确识别车道线,保持居中行驶,并根据限速标志自动调整车速。“它开车比我规范多了。”王女士说,“永远保持安全距离,变道必打灯,从不压实线。”
在经过立交桥复杂路段时,系统精准选择了正确匝道。“以前到这里总是紧张,现在安心交给它处理。”最让王女士满意的是堵车时的自动跟车功能,“脚不用一直踩刹车了,系统能自动保持车距,走走停停也不累。”
途中,王女士说了声:“有点闷。”系统立即响应:“正在为您调低空调温度,要播放您常听的轻音乐吗?”随着音乐响起,座椅自动开启腰部按摩功能。“这些小细节特别贴心。”王女士说,“就像有个私人管家在照顾你。”
“停得准”
毫米级的泊车艺术
到达公司地下车库,面对狭窄的机械车位,王女士显得很轻松。“看着啊。”她按下自动泊车键,车辆立即扫描到空位,方向盘自动转动,精准倒入两侧间隙不足10厘米的车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以前停这种车位至少要调整两三次,现在完全不用操心”。
更让王女士惊喜的是手机遥控泊车功能。有次购物完,她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雨中,通过手机App让车辆自动从车库驶到她面前。“那一刻感觉科技真是太懂生活了。”她回忆。
遇到狭窄车位时,王女士会放慢车速让系统自动扫描,当屏幕上出现“P”图标时,她只需轻点确认键,然后松开刹车和方向盘,静静地看着车辆自己完成精准入库。最让她满意的是,现在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控制泊车,再也不用担心提着大包小包时停车的麻烦了。
“更懂你”
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
中午,王女士喜欢在车内小憩。开启“休息模式”后,座椅自动放平至125度最佳角度,空调调整为舒适温度,轻柔的音乐从音响中流出,天幕调至半透光状态。“20分钟的小睡能让我下午精力充沛。”她说,“比趴在办公桌上舒服多了。”“它比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王女士笑着说。这套系统已经记住了她夏季习惯23℃、冬季偏好25℃的温度设定,以及不同时段喜欢的香薰类型。最贴心的是,系统能识别不同家庭成员,自动切换对应的座椅位置、后视镜角度和娱乐偏好,让每个人上车后都能找到最舒适的状态。
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王女士坐进车内。“回家路上是最放松的时刻。”她启动智能驾驶系统,“可以看看夕阳,想想心事,或者和家人视频通话。”当车辆平稳驶入夜色中,王女士启动按摩功能,轻轻闭上了眼睛。
这或许就是智能驾驶带来的真正改变——它让出行不再只是从A点到B点的移动,而是成为生活中一段可以享受的时光。正如王女士所说:“它给了我更多掌控生活的自由,而这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奢侈品。”
组图为汽车智驾模式。
记者感言
在体验智能驾驶的过程中,记者能深刻感受到科技对生活品质的细腻改变。真正的智能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对人性需求的温暖回应。
当车辆能预判危险、精准泊车,当一句“我有点累”就能唤醒座椅按摩和舒缓音乐,科技与生活的边界正在消融。特别打动我的是,智能驾驶不仅提升了安全性,更赋予都市人珍贵的“第三空间”——在通勤路上获取片刻宁静与自由。
这不禁让记者思考:科技创新的终极意义,或许就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像王女士一样,在奔忙的生活中,优雅地找回属于自己的从容与自在。
记者 王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