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绛县娄庄村:文商农旅融合 振兴“稻”路广阔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4

碧波荡漾,星光璀璨,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仲夏傍晚,习习凉风吹散炙热的焦灼,换来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在位于新绛县龙兴镇娄庄村的“稻田水世界”,孩童们在水中嬉戏玩耍,尽情享受夏日的清凉;大人们或闲坐凉亭下放松身心,或置身碧波中消解疲惫;驻场电音演员用节奏营造娱乐氛围,傣式泼水狂欢以水花传递美好祝福,彩虹滑梯、游船泛水、“浑水摸鱼”等多种设施和玩法的融入,让这份“夏日限定快乐”持续升级。

惬意水中扬,稻野享清凉。连日来,娄庄村“稻田水世界”人气渐盛。作为娄庄稻田小镇体验园的一部分,这座将稻田风光与水上休闲巧妙融合的亲子乐园,在为广大群众打造消暑纳凉的新晋打卡地的同时,也为娄庄村推动文商农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写下鲜活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娄庄村聚焦水稻产业发展,推动文商农旅深度融合,逐步走出了一条稳粮增收、生态友好、产业融合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地处汾河岸畔的娄庄村,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为盐碱滩地,有人曾用“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听青蛙叫,长草不长粮”来形容村庄昔日的困境。

困则思,思则变,变则通。2018年,娄庄村聚焦盐碱滩地资源禀赋,决定实施盐碱滩地改造工程,通过试种水稻,以稻治碱,改良土壤,开启“变废为宝”的第一步。该村村“两委”主干从河南省焦作市引进优良稻种,划出20亩盐碱滩地作为试验田。同时,聘请专业技术员实地指导,引导村干部跟班学习,在持续摸索中积累经验,终于获得成功,有力推动盐碱滩地综合利用向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转变。当年,20亩试验田水稻亩产即达500公斤。

初战告捷大大提振了娄庄村发展水稻产业的信心。2019年,该村村“两委”牵头改造了水利设施,安装了排水系统,划出三类不同地块,分别试种从河南省新乡市引进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对比优选适合当地规模化种植的水稻品种。同时,新绛县聚英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推动娄庄村水稻种植及加工向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迈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连片种植的260亩水稻再传喜讯,平均亩产达600公斤,最高达800公斤,特别是香米试种成功,为该村调整水稻产业结构找到新的突破口。

2020年,新绛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先后拨付资金40万元,支持娄庄村引进先进育秧技术和机械设备,实现农业设施装备技术的升级改造。

“水稻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让我们萌生了完善产业链条、打造自有品牌的想法。”娄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建民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注册了‘绛塔’牌商标,建设了大米加工线,可自主完成从稻谷到大米的精加工、精包装,并推出高、中、低档多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绛塔’牌稻香米已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广受消费者青睐。”

在此基础上,娄庄村积极探索“农业+”多元化增收模式,持续推动特优农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断推动稻田经济效益升级。该村发展立体种植养殖模式,于稻田中养殖鲤鱼、鲫鱼、小龙虾、泥鳅等特色水产品,形成“稻鱼共生”的循环农业体系,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业产出比,有效实现“一田多用、一地双收”,进而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延伸农业产业链,利用稻秆制成草帘、草绳及稻草雕塑等手工艺品,在最大限度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的同时,吸纳富余劳动力50多人务工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

从昔日的盐碱滩地到如今的“鱼米粮仓”;从最初的2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近2000亩,年产量达65万公斤,产值超500万元……短短几年,娄庄村依托水稻种植,化“劣势”为优势,变“包袱”为财富,在充盈“粮袋子”的同时鼓圆了村民的“钱袋子”。

文商农旅融合东风劲,乡村全面振兴万象新。2023年,娄庄村整合水稻资源,推动文商农旅融合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题打造集研学教育、劳动实践、艺术美育、田园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娄庄稻田小镇体验园,形成独具特色的稻田文旅品牌。据介绍,娄庄稻田小镇体验园占地2000亩,涵盖稻田露营基地、真人CS竞技区、越野卡丁车体验区、垂钓园等八大功能板块。

在娄庄稻田小镇体验园的核心区,水稻主题展馆——禾香馆令人耳目一新。该展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以生动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寓意深刻的创意造型,直观展示了水稻的起源、种类、生长全过程,多维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阐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艰辛付出,彰显了袁隆平作为一名杰出农业科学家平凡而伟大的崇高风范。

“水稻的种植成功不仅实现了农业的丰产丰收,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白鹭等珍稀鸟类造访落户,从而造就了娄庄村‘江南水乡’的美景。”赵建民说,“我们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分时令开发不同的乡村游项目,举办了万人风筝文化节、稻鱼丰收文化节等,让‘风筝季’‘插秧季’‘赏景季’‘收获季’形成‘稻花香’系列文商农旅融合产品,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粒粒米”描绘“振兴图”,“垄垄田”升级“风景线”。展望未来,娄庄村将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水稻产业向高质量综合体发展迈进,持续打造“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融合样本,展现“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画卷,走出乡村全面振兴新“稻”路。

记者 董战轩 韩维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