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四轮驱动”暖民心——垣曲县着力办好民生实事走笔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2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 辉

今年以来,垣曲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创新推行“四轮驱动”工作法,在交通出行、居住安全、教育保障等领域办成一批民生实事,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广开言路听民意,精准锁定民生需求”是“四轮驱动”的第一轮。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号角。垣曲县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民意征集网络,24小时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天候畅通,党员干部深入小区、农村走访,社区服务点与“社银合作”服务队协同联动。通过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社情民意的通告》,累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数百条,梳理形成涵盖多类别的民生实事清单。

为让每一条诉求都落地有声,垣曲县对线索按领域分类,聚焦重点领域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同时,通过政府官网、社区公示栏等平台定期公布办理进展,对未按时完成的事项下发督办函,形成“征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整改完成率达100%,真正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靶向发力解民忧,分类施策彰显实效”构成第二轮。在垣曲县食用菌产业园,崭新的免费公交专线每天准时穿行,农忙时节还会灵活调整运营时间,曾经困扰园区工人的“出行难”迎刃而解,这是该县聚焦民生痛点精准施策的生动缩影。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学生出行问题,垣曲县投入资金开通校车,配备交通安全员,免费接送乡村初中生,既保障安全又减轻家庭负担。在居住安全领域,该县系统推进安全防控设施升级,为多个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为住宅电梯加装梯阻系统,从源头上消除“飞线充电”和电动车入户隐患。

民生保障“兜底线、保基本”。垣曲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改造工程,对多个乡镇行政村的供水工程修缮提升,惠及众多群众;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创新服务暖民心,多维举措提升体验”是第三轮。“以前认证要跑好几趟,现在干部上门来,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新城镇和谐新村小区的83岁文冬梅老人的感慨,道出了垣曲县“流动服务”的温度。该县设立“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流动哨”,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流动车管所”每月深入基层办理电动车上牌,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科技赋能让服务更精准。垣曲县投入资金搭建的“互联网+校园食品安全数字管理平台”,对多所学校的食品加工、餐具消毒等环节进行AI智能监管,守护着学生的饮食安全。针对特定领域难题,开展专项行动精准破题:黄河休禁渔期小浪底水库专项捕捞试点启动后,帮助渔民增收;水利部门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地毯式”排查,新建水源、更换管网,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建章立制固成果,常态长效惠及长远”形成第四轮。一件实事的解决,更要带动一类问题的根治。垣曲县十分注重以制度建设巩固民生成果,建立多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多次召开联合会议,解决跨领域难题。社区、电力、消防等部门协同调研、现场办公,高效完成多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安装。

政府购买服务让民生保障更可持续。通过购买服务开通校车并配备专业安全员,保障乡村学生安全出行;投入专项资金运营公交专线,节省行政成本。此外,垣曲县对已办结事项开展“回头看”,回访群众多人次,解决新发现问题多件,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垣曲县以“四轮驱动”工作法为抓手,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作风建设的实践中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