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大文章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3

王 婷

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富则国民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当前,要紧紧围绕“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大文章,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把县域经济打造成运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要在富民产业上做文章。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总体目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引领县域产业集链成群,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我市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各地要依托区位、资源、产业和生态等优势,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坚定不移走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数字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要发展电子商务、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要注重集群化发展,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招引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链主”企业,并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推进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此外,县域产业发展要紧扣富民这一核心目标。注重构建并优化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农民能通过多种途径深度融入产业链条,公平地获取全链条增值所带来的红利,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二要在开放合作上做文章。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县域思维”。当前,要立足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方面加强县域、县市间的合作。各县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县域与城区、县域之间差异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域率先冒尖,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要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同时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县域产业的整体水平。要立足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主动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参与区域产业链分工。鼓励有条件的县主动与特大城市对接,发展“飞地经济”或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关注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趋势,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三要在城乡关系上做文章。发展县域经济,要重塑城乡关系,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各类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要统筹交通、水利、管网、物流、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快补齐农村现代物流短板,畅通城乡农产品物流体系。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强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聚焦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推动县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县城带动乡镇、乡镇带动村庄的作用,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要畅通城乡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加大县域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力度,加强公共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起。新征程上,我们要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大文章,培育和壮大更多大县、强县,为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