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邵嗣尧:一代循吏的担当与风骨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2

□欣闻

邵嗣尧,字子昆,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康熙前期进士。他一生历任山东临淄、直隶柏乡、清苑知县,御史、直隶守道、江南学政等职,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兴修水利、减免火耗,执法不避权贵,断案不徇私情,堪称一代循吏。

巧断疑案,为民申冤

《秋灯丛话》中记载的一桩奇案,展现了邵嗣尧的担当与智慧。河南某县有位富翁,老来得子却暴病身亡,女婿趁机霸占家产,赶走侍婢母子,并买通亲属诬陷孩子非富翁亲生,官司数年不决。侍婢带着长大些的孩子流落清苑县行乞,路人怜其冤屈,劝她向县令邵嗣尧求助。

邵嗣尧听闻详情后,让侍婢呈递状子,随即前往省府向河南巡抚李公请求审理此案。李公起初认为他有越俎代庖之嫌,邵嗣尧却坚持:“您暂且答应我,黑白马上就分明了。”获批准后,他返回清苑,从狱中提出一个江洋大盗,暗示其指认富翁为窝主。拿到口供后,邵嗣尧迅速拘传富翁的女婿。

公堂上,大盗细数富翁家产细节,称其发家与自己有关。女婿急忙辩解:“我只是女婿,岳父有儿子,早已漂泊在外,我不过替他支撑门户。”邵嗣尧追问:“你能认出他儿子吗?”女婿一口应下。此时,邵嗣尧传召侍婢与孩子出庭,女婿见状脱口而出:“他就是我岳父的儿子!”邵嗣尧当即反问:“既认儿子不假,为何不还家产?”女婿这才恍然大悟,低头认罪。

此案虽在如今看来有程序瑕疵,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邵嗣尧敢于揽责、主动为百姓申冤的担当,实属难得。李公听闻后,亦感叹:“邵嗣尧真是好官啊!”

坚守原则,力护民生

邵嗣尧处理政务坚守原则与底线,从不盲从。一次,有人提议开挖滏阳河以通航运,直隶巡抚也表示赞同,并通知时任清苑知县的邵嗣尧落实。

邵嗣尧并未即刻执行,而是亲自沿滏阳河勘察,反复征求沿岸百姓意见。最终,他“力持不可”,向巡抚呈告:“此河旱涝不定,难以通航。即便勉强开通,恐怕航运之利归了商贾,而开挖之苦却要由百姓承受。”巡抚闻之从善如流,采纳了他的意见,此事遂罢。

铁面无私,法不容情

公正执法、维护百姓利益是邵嗣尧办案的准则,为此他不徇私情、不避权贵。大学士魏裔介是邵嗣尧会试的座主,堪称其仕途引路人和伯乐。但当邵嗣尧任职柏乡县时,发现魏裔介家人犯法,他毫不顾念师生情面,“严治之,不少贷”,让当地百姓看到了他铁面无私的一面。

另有一次,某旗人的家丁仗势欺人,毒打欠债的穷人,被押至县衙后仍气焰嚣张。邵嗣尧不畏权贵,将其收押入狱,并移文该旗都统,追究家丁主人的责任,最终依法处置。他的公正严明,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清廉自守,舍私为公

邵嗣尧一生洁身自好,不慕钱财。他常拿俸禄扶危济困,遇贫民无力婚娶便“捐金助婚”;任清苑知县时,还捐资修建公馆,解决官员在交通要冲的住宿问题,被视为官德典范。

然而,他对自家却异常“吝啬”。初任清苑县令时,妻儿来信让他寄钱回家买田盖房,他断然拒绝。妻儿不远千里寻至任所,邵嗣尧却不许他们入城,还赋诗一首表明心志:“看罢家书意惘然,纷纷相劝置庄田。狼山不卷千年画,鸡水新栽五亩莲。击鼓登堂真说法,燃灯独坐类参禅。囊空犹是当年我,未许妻儿索俸钱。”妻儿读诗后,只好返回故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