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历史镜鉴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16

记者 王捷 文图

此前,记者曾写过一篇关于汉代陶扑满的文章。这个古代的存钱罐储满钱币后,人们会将其打破来取钱,如若没能存满反而得以护下全身。这一“满招损,谦受益”的智慧让人印象深刻,也警醒人们为人处世要保持谦虚态度、不自满,不要贪得无厌。而在咱们河东大地,有这样一条成语典故所带来的警示意义,与这扑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一成语典故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据记载,春秋时期,河东境内虞国的虞叔有一块宝玉,他的兄长、虞国国君虞公向他索要,但他没有给。事后,虞叔为此感到后悔,心想:“周朝有一句谚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来没有罪,但因为怀揣玉璧就有了罪。我何必要留着此物,来招致罪祸。”于是,他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

没承想,公元前702年,虞公又来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恼火了,心想:“这实在是贪得无厌,给了宝玉还不够,还要宝剑。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因此虞叔先下手为强,发兵攻打虞公。虞公战败,出逃投奔到共池去了。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虞叔担心宝玉会招来祸患,便把宝玉献了出去;而虞公得到宝玉仍不满足,贪得无厌最终引来灾祸。这一典故可谓充满哲思,其中的古老智慧对现代仍具有警示作用。

宝玉本身没有罪,但由于心术不正之人的觊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成了一种欲加之罪。穿越千年,“璧”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早已超越了其本身所代表的价值,而是成为一种象征。生活中,当一个人拥有了财富、才华、品德等如宝玉一般的宝物,却缺乏保护自己的智慧,则很有可能引来嫉妒或打压,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当我们拥有了“宝玉”“宝剑”,面对贪婪和嫉妒,也需要有像虞叔那样保护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低调、隐忍、谦逊,也可以是实力、智慧、勇气,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警惕不要让自己陷入困境。

更为重要的是,做人不能像虞公那样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欲壑难填。作为一国之君,虞公原本拥有更多,但却仅仅因为“宝玉”“宝剑”,最终落得了兵败逃亡的悲惨下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贪得无厌的人,终将遭受祸害,虞公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照见了贪婪所致的必然结局。那所谓的眼前利益,不过是一把双刃剑,伴随利益而来的是未来灾祸埋下的伏笔。这也正是虞公的悲剧源头,那一切万恶的“贪”。

懂得“止”是一门重要的人生课题。这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而是明白世界万事万物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边界,守住不被欲望吞噬的底线。人生在世,安分守己、随遇而安,才能心安理得,做事才能成功顺遂。

这也正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一典故背后的深层内涵:真正的灾祸,从来不是拥有了怎样的价值,而是因为那份对价值的贪婪和对底线的背弃,让价值成为压死自己的致命稻草。只有杜绝贪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如今,运城仍留有虞国相关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为这一典故提供了鲜活的注脚,也让这一警醒不再只是文字,而是融入这片热土的一块文化印记,时刻提醒人们坚守心中那份“度”,敢于做坦坦荡荡的“怀璧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