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5
王创民
王彦萍像
王彦萍(1907—1945),字庭兰,号侠臣,永济市韩阳镇长旺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上尉处员(从事地下工作),永济民众抗日自卫队领导人,条南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南中条山地区坚持游击抗战,被誉为“双枪王侠臣”。1945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初十),因叛徒出卖,在中条山抗日驻地与妻子、刚满月的儿子、16岁的女儿及警卫员一同遇害,壮烈牺牲,年仅38岁。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王彦萍同志为革命烈士。
王彦萍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上尉处员时题写的牌匾
求学启蒙 投身革命
王彦萍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异,书法出众,在永济第四完全高级小学、运城中学、太原国民师范学院求学期间均名列前茅。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成为家乡瞩目的青年才俊。然而,家人所不知的是,在中学和大学时期,王彦萍已满怀救国热情投身革命洪流。1931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党的地下宣传工作使命。
地下斗争 烈火淬炼
入党后,王彦萍频繁奔波于北平、太原、西安、开封、上海等地。在太原活动期间,他与同窗赵连城同住。赵连城常诧异于他深夜外出凌晨方归,追问之下,王彦萍坦然相告:“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就是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并展示了其独特的贴标语方法——将有胶的标语缠于背后,穿大衣遮掩,伺机靠墙粘贴。这份在国民党严酷“清党”环境下的无畏勇气,令赵连城既震惊又担忧。
1935年冬,王彦萍抵达西安秘密联络点。为打破西安沉闷的政治空气,他策划并领导了一次震动全城的行动:在西安大戏院演出高潮时,制造混乱,并趁乱跃上舞台散发传单,高呼革命口号,将“共产党进了西安城”的消息迅速传开,极大鼓舞了民众。
1936年,王彦萍打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任上尉处员,从事秘密策反工作。其直接上司、国民党中将张德福(河东同乡)察觉后,惜其才俊,多次劝诫其“掉脑袋的事,千万不要去做”。王彦萍表面应允,地下工作却从未停止。当其活动被军统侦悉,南京下令抓捕的危急时刻,恰逢张德福值班。张德福毅然冒险通知王彦萍撤离。多年后,张德福在《证言书》中感佩道:“我虽然身为国民党中将,但从心里赞同和拥护王彦萍从事的事业……共产党救国救民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冒死也要救王彦萍……贵党多英贤,成功是必然!”
首战扬威 中条砥柱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展开。王彦萍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永济组织武装抗日。他以教书为掩护,在二贤祠组建起抗日自卫队,日夜操练。
王彦萍(右四)组织抗日自卫队时所摄(1937年)
1938年3月7日,日军攻占蒲州后沿运风公路南犯风陵渡。骄狂日军行至长旺村附近的古蒲关险道时,突遭王彦萍自卫队伏击。凭借地利与有效指挥,自卫队居高临下猛烈打击,陷于沟坡的日军猝不及防,仓皇溃退。自卫队乘胜追击,缴获步枪19支、弹药20余箱,并焚毁敌汽车。此战意义重大,《中国国防报》(2017年11月3日)评价:“首阳民众在长旺村后寨坡古蒲关打响的阻击战,是永济境内民众武装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主动战斗……是当地民众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依靠自身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首战告捷后,王彦萍将抗日火种播向中条山。他在芮城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创建并领导条南抗日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他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坚持敌后抗战八年。游击队神出鬼没,断交通、炸仓库、袭据点、攻炮楼,与西北军及其他游击队密切配合,令日军寝食难安。《中国国防报》刊文指出:“王彦萍率部和十几支游击队配合作战。这些血性男儿,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冲锋陷阵,血战拼杀,阻止了日寇西进南下的步伐。”为扑灭这支顽强力量,日伪军展开多次残酷扫荡,游击队损失惨重,王彦萍也曾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酷刑利诱,他宁折不弯,被打断左臂,却仍以诗句“宁可血洒中华地,不做走狗遭人欺”自励。后经组织营救,他出狱后重返战场。
英勇牺牲 满门忠烈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日伪对王彦萍诱降、围剿均告失败,遂卑鄙地策反其原警卫苏某福。4月21日(农历三月初十),王彦萍率部转移前夕,叛徒带人以“送行”为名混入指挥部驻地,趁王彦萍不备发起突然袭击。王彦萍与妻子、身边的女儿、幼子及忠诚的警卫员猝不及防,悉数倒在血泊之中。这位令日寇胆寒的抗日英雄,面对强敌,出生入死,但最终未牺牲于战场,却惨死于叛徒之手,倒在了胜利曙光即将普照大地的黎明之前,年仅38岁。
王彦萍烈士牺牲地
忠诚信仰 精神永存
王彦萍烈士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民族解放的壮丽诗篇。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放弃个人坦途,毅然投身革命,展现了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沉担当。从隐秘战线的智勇双全,到抗日战场的浴血奋战,他始终坚守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其狱中诗句“宁可血洒中华地,不做走狗遭人欺”,正是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的生动写照。他的事迹深刻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他领导的武装斗争是“永济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王彦萍烈士的忠诚品格、家国情怀和斗争精神,依然闪耀着不朽光芒,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定理想信念,为守护和平、建设强大祖国而不懈奋斗。
山河铭记 薪火永续
王彦萍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载史册,深受后人敬仰。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同年4月2日,永济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在永济市英烈园隆重举行王彦萍烈士墓揭碑仪式,深切缅怀其丰功伟绩。永济的媒体专文报道,将其所领导的斗争为“永济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将“教育激励蒲坂儿女”。同年9月26日全国烈士纪念日前夕,永济市举办“纪念抗日英雄王彦萍烈士书画展”,展出包括21位将军在内的200余幅作品,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的崇高敬意。2019年4月5日,永济市首家非国有红色文物博物馆开馆,馆藏党的历史文献及王彦萍烈士遗物史料1000余件。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