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9
傍晚,盐湖区北城街道御沁园社区御沁园小区6号楼3单元的一扇窗户早早透出亮光。周秦秦坐在缝纫机前,指尖捏着几块巴掌大的碎花布头来回比量。“这块蓝色牛仔布配米白格子正好,做枕套边儿俏得很。”她嘴里念叨着,剪刀已轻快地在布面上游走,细碎的布屑落进脚边的竹筐,像撒了一把彩色的花瓣。
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阳台,是周秦秦的“便民裁缝铺”,也是小区里有名的“布头魔法屋”。5年来,她用裁缝活剩下的边角料、儿子窗帘厂里的废布料,做成了数千件日用品——六孔玲珑枕、吸汗鞋垫、包边抱枕套、耐磨自行车座套……这些实用的小物件,最贵的不过20元,便宜的只要1元,却成了街坊邻里眼中最抢手的“宝贝”。
周秦秦与布料的缘分,始于年轻时的裁缝工作。那时,一块布料要精打细算,裁剪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她总会小心收起来,攒着给孩子做小鞋子、沙包。“以前日子紧巴,东西舍不得扔,布头攒着攒着,就攒出了过日子的智慧。”周秦秦笑着回忆。
后来,儿子经营窗帘厂,大量花色各异、质地不同的废布料成了“难题”。“好好的布,当废品卖太可惜,一斤才几毛钱,不如做成能用的物件。”就这样,周秦秦把废布料往家里一搬,支起缝纫机,“便民裁缝铺”悄然开张。
在周秦秦的“宝贝清单”里,六孔玲珑枕最费心血。一次,她偶然发现这种枕头透气性好,睡觉时不压五官,非常舒适,便花100多元买回一个研究。
拆开枕头,复杂的内部结构让她犯了难:6个独立腔体相互连通,既要保证透气性,又得受力均匀。最初尝试做方枕,她足足用了72块布,布料裁剪、拼接,每一步都考验耐心。“缝合完布块,最麻烦的是翻过来,12条边互相牵扯,像解不开的绳结,得用挑针一点点挑,手指不知被针扎了多少回。”周秦秦比划着,眼中却透着执着。
经过反复改良,如今的六孔玲珑枕“瘦身”成功,变成20余厘米长、15厘米高的长方体,用布少了但工艺更精。布料层层拼接,针脚细密均匀,翻折处顺滑服帖。“现在做一个,得先把布按尺寸裁好,缝合时注意角度,翻的时候也得顺着边慢慢理,虽说熟练了,但也得花上大半天。”这小小的枕头,凝结着周秦秦数不清的精力与巧思,枕在头上,透气舒适,成了居民们的“抢手货”。
除了六孔玲珑枕,周秦秦的“作品”涵盖生活方方面面。
看那鞋垫,色彩斑斓的纯棉布头拼接成底,密密麻麻的针脚纳出厚实感,吸汗又柔软,好多邻居说,用这鞋垫,走远路脚底不磨,出再多汗也不臭;抱枕套则是碎花布、条纹布的创意组合,拉链处严丝合缝,套上抱枕,给家里添一抹温馨;自行车座套选耐磨窗帘布头,一针一线缝出实用与美观……这些用废布头做成的物件,价格从1元到20元不等,因实惠又好用,备受居民青睐。
社区文明集市上,周秦秦更是大方,免费赠送鞋垫、坐垫:“都是小物件,能让大家觉着方便、实用,我也高兴。”
“一块布,不浪费就是最好的体面。”周秦秦轻声细语地向记者诉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她用一针一线告诉我们:珍惜每一份微小的资源,用心对待每一件寻常物件,生活自会回报以温暖与惊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