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莲藕絮语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8

薛玉明

细雨润故乡,荷香飘千里。每逢六七月莲花盛开的时节,十里八乡的游客,会陆续来到新绛县三泉镇白村赏莲。红色的、白色的、黄绿色的莲花挺拔生长在水中,秀气远播,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需修饰就能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使人愉悦陶醉。

白村地处鼓水下游,是流域里流程最长、农作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村庄,稻、苇、藕、蟹、鱼、虾应有尽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记得小时候我们村过境的有磨河、漏河、死气河、环村河、东干河、席村河(流向席村)等河流,泉水更是遍地开花,挖丈余深就能冒一眼水井。经过几千年的土质沉淀,“淤泥青莲”在这片湿地上自然生成。改革开放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价值的驱动,大面积的稻、苇被淘汰,莲藕成了独占鳌头的一枝花。

这莲藕特点有四:一是不施任何有机肥,全生长期仅靠土杂肥、鸡肥、茅肥供养;二是全生长期不喷施化学农药,是地道的无公害蔬菜;三是挖出来的莲藕切开藕眼总比其他地方的藕多出一孔,人们都说吃了白村的藕,脑子灵,点子多,因而远销邻近县市;四是细水长流的浇灌,滋养了它不可多得的营养价值——生藕性寒能生津凉血,熟藕性温可补脾益血,还能减少脂肪类的吸收。

我们这一代人都已年近古稀,数十度经历了莲藕生长的萌芽期、成苗期、花果期、结藕期、休眠期全过程。每年清明后便开始陆续整田、垒堰、栽种,夏收后回头(也叫回株)施肥等各项管理。中元节过后,脆甜的新藕便形成。至中秋节后,藕的生长期基本完成,开始挖采。特别是一到腊月,村民们也顾不上天寒地冻,挖藕时,吃饭都在田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第二天雄鸡未鸣,还得把载满藕的小平车拉到三泉、泉掌、北苏、赵康等集市上卖。挖藕虽是个很辛苦的差事,但在物资匮乏、经济拮据的年代,对村民来说,却能获得一项不小的收入。

上世纪90年代末,鼓水断流,久负盛名的白村莲藕逐渐销声匿迹。为了重振“淤泥青莲”这一品牌,“瑞恒农业”投资数十万元,科学种植,合理栽培,精心管理,种植了原莲藕地的五分之一,集旅游观光与发展经济为一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眼下,鼓水流域的人们,正努力打造一个鸟语花香、细水长流,青山、绿水、白云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