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王度:滥觞唐传奇 名显《古镜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8

赵战生

志怪小说《古镜记》,是王度的传世之作。该书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风,下启唐代藻丽之新体,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诡异惊悚,镜照之下,魑魅俱灭。大作甫出,即风传于世,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乃至凡撰中国文学史者,无不谈及王度与他的《古镜记》。故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文(上)》里,亦开宗明义,首开宏议。

欲谙其文,先识其人。

王度,字知退,出身官宦书香门第,祖籍太原祁县。其先祖代为精英,“历宋、魏,迄于周、隋,六世冠冕”。祖父王一为安康献公,受田于河津龙门,遂举族定居于此。

因王度曾做过芮城县令,故人称芮城府君。他出道初仕御史,隋大业七年(611年)五月罢归河东,次年四月起复,兼任著作郎,奉诏撰国史。曾编修《春秋》,记北魏、北周历史,手稿草成,被名士誉为“良史”,可惜最终未能成书传世。又撰《隋书》,时逢丧乱,书稿散佚,一片心血付之东流。

王度一生主要从仕、治史,最后却以呕心沥血的《古镜记》名世,也算是脱离纷繁世俗的超然解脱。

《古镜记》,记隋汾阴侯生,为天下奇士。他将一面古镜赠予王度,言称此为黄帝所铸十五镜中之第八镜,持之可降魔怪,可避百邪。王度出游归长安,途中借宿民宅。房东家一漂亮女婢不守妇道,乘夜骚扰,王度不胜其烦,以镜照之,婢立现原形,原是华山府君庙前古松树洞千年老狸所变。

更为奇异的是,有一天发生日食,古镜亦暗;须臾日光渐明,镜随之明亮如故。由此得知,古镜对阴阳反转,亦有应验,实为天造地设之宝物。

王度之弟王绩于大业十年,自六合丞弃官归家,曾借兄古镜,云游四海,降伏百怪。三年后,骤闻匣中悲鸣,似龙吟虎啸,良久乃定。开匣视之,古镜已不复存在。

《古镜记》虽系志怪小说,但并非空穴来风、面壁虚构而成。在《古镜记》问世前,刘鋉在《隋唐嘉话》里,就有类似的故事描写:仆射苏威获一宝镜,灵应日食之变,且有声如磬。后苏威败,镜不知所在。此事《北史》《隋书》均有记,只是叙述方式不同而已。很明显,这便是王度创作《古镜记》所依的蓝本。

隋大业九年秋,王度出任芮城县令。时该县枣树成林,红果累累,民以植枣养家糊口,代传不息。有一年,不知何来妖孽兴风作浪,枣林枯萎,几近绝收。百姓无助,只好凑齐牲畜,祷告神灵,祈求庇佑。

王度到任后,对当地百姓种种匪夷所思的祭祀活动甚感遗憾,决心为民除害,破解谜团。他将古镜秘悬于枣林之间,最终除掉了行踪诡异的一条大蛇。

是年冬,陕东时疫大发,百姓啼饥号寒,争相渡河避灾,与之一衣带水的芮城不堪其扰。王度心忧如焚,果断开仓放粮,赈济流民,又让胥吏张龙驹持镜照视,从而化解了饥民恐慌情绪,平息了一场骚乱。

“古镜”本为虚无缥缈的天外之物,究竟有无应验,谁也不好断言。而王度却宁信其有,憧憬其灵,并拿它作了一篇拯世安民、惩创人心、淳化世俗的“天方夜谭”,恰似“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功德圆满,千秋流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