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7
文物名片
主角:于右任草书条幅
出生时间:民国
尺寸:纵145.5厘米、横39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笔走龙蛇藏浩气,墨韵诗心见风骨。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最为自由奔放、富有激情的书体,向来以其独特的魅力令无数人沉醉。在盐湖区博物馆的众多藏品里,就有这样一幅草书作品,散发着艺术光芒。
这幅草书条幅,以纸本为载体,纵145.5厘米、横39厘米,虽尺幅有限,却承载着艺术张力与精神内涵,尽显乾坤万象。其书体奔放洒脱,线条灵动而富有韧性,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却又不失灵动飘逸,展现出极高的驾驭笔墨能力。行笔过程中,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之感;收笔时则戛然而止,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再看条幅上所书诗句“谁能养气塞天地,已说高风立懦顽”,短短14字,诗意豪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崇高的精神追求。“养气”,源自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对自身品德修养的不断磨砺。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能充塞天地之时,便能以崇高的风范,使怯懦者变得坚强,让顽劣者受到感化。书者在书写时,想必也是心潮澎湃,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都融入到这一笔一划之中,使得书法与诗意相互交融,传递出积极向上、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此浩然正气的诗句,搭配奔放洒脱的草书,相得益彰。而这幅条幅章法布局,打破了传统书法的整齐划一,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疏密有致,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顾盼生姿,营造出一种既和谐统一又充满变化的视觉效果。作品整体看来,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而这幅作品的作者,便是享有 “近代书圣”“当代草圣”美誉的于右任。他尤以草书闻名于世,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表面看似肆意挥洒,实则每一笔都经过精心构思,于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将他个人深厚的艺术造诣与独特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于右任,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集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生于1879年,原名伯循,字号多样,如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大地,孕育了他豪迈坚毅的性情,也造就了他跌宕起伏、才情四溢的一生。在政治舞台上,他是同盟会的中坚力量,踊跃投身于辛亥革命、护法运动等,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民主革命先驱。于教育领域,他同样功绩卓著,积极参与创办、改建了渭北师范学校、复旦公学、上海大学等诸多学府,倾尽全力培育人才、启迪民智,堪称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这些不凡的人生经历,深深融入了他的书法创作之中。他将政治生涯中秉持的浩然正气,教育事业里倾注的拳拳之心,都凝于笔端。正因如此,人们在欣赏他的书法时,既能领略到高超的技艺,更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一位仁人志士的赤子情怀。这也正是于右任书法艺术备受赞誉,至今仍被后人推崇与敬仰的原因。
虽非河东本土人士,但于右任的作品能在河东展示,或许不仅得益于地缘优势,更与河东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呼应。这幅字画,是于右任才情的彰显,更是文化跨越地域的交融与传承的见证,生动诠释了一位名家波澜的人生历程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感受到诗意的力量和人生的真谛,领略到书法大师和文人志士的卓越风采,也激励着后人在艺术与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记者 薛丽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