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3
□张俊英
说起入党的事,我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要从1968年说起,当时我在离家有十多里的西埝学校任代课教师,那年入冬的一天,公社办公室主任找我谈话。一见面,主任便开门见山地说:“经研究决定,让你到新寺学校任教师,你愿意吗?”当时我想不能挑肥拣瘦,就痛快地答应了。过了两天,新寺村来了两名干部,骑着自行车到家里来接我上班。这时我才知道,新寺村是孤山半山腰的一个小山村,风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几十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四个居民点上,从南到北足有2.5公里,吃水要沿着崎岖的小路到深沟里去挑。学校仅有二三十名学生,一个教室。教师所有课程全教,所有年级全包,给这个年级讲新课,给另一个年级布置作业,一堂课要完成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
面对当时的情况,我曾想打退堂鼓,但一想到一走,几十个娃娃怎么办?最终我还是安下了心。我根据山区的实际和特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打酸枣、捡羊粪蛋、挖药材。我还带领他们参加公社、联校组织的表演和竞赛活动,并获了奖。经过一番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名列公社前列,我也被评为模范教师。
1971年,我写了入党申请书,递交给党组织。后村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说:“你到咱村工作一年多了,很受群众和学生欢迎,支部准备发展你为党员。”我激动地说:“我够格吗?”支书笑着点点头。经过党组织悉心培养和严格考察,公社党委批准了我的申请,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离开那个小村庄已五十多年,当年二十多岁的青年,现在已到了耄耋之年,但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同那里的干部和村民的感情永远无法割舍。那里的山、淳朴的人,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