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英雄相惜披肝胆 大义参天两昆仑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2

最近电视上有句火爆的广告词:英雄方识英雄。这话简单明了,却很有哲学韵味,一担挑着两头英雄。细数汉末三国时期,诸如英雄相惜,相见恨晚的事例众多,各具风采,桥段鲜活。其中数关羽与张辽情谊深厚,最让人由衷叹服,感慨良多。

其实,关羽与张辽并非同一战壕的战友,而是分属两个不同营垒:关羽追随刘备创世立业,系西蜀“五虎上将”之首,勇武绝伦,功勋卓著;而张辽则为曹魏“五子良将”,多谋善战,文武双全,乃曹公的股肱之臣。

合肥大捷,张辽运筹帷幄,独当一面,一战成名。曹操欢喜不尽,称其“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临敌决策,没有失误”,礼拜张辽为荡寇将军,赐爵关内侯。

时曹魏雄霸中原,军威正炽,其麾下战将如云,谋士如林。古贤悉数,发表评论云:“曹魏多名将,张辽为第一”。此论并非虚誉,张辽受之无愧。

现在,让我们先来认识其人。

张辽,字文远,祖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本系聂壹的后裔,其家族为避怨而改姓张。他曾从属于丁原、董卓、吕布为将。下邳兵败,吕布大势尽去,殒命白门楼,张辽凛然不屈,令曹操刮目相看,招其至麾下。

归顺曹魏后,张辽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期。他披坚执戟,身经百战,降昌豨于东海,击袁尚于邺城,担当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栁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战功赫赫,名传遐迩。曹操论功行赏,封他为前将军,晋爵都亭侯。

保卫合肥,是张辽指挥作战的经典战役。当初,他受命与李典、乐进带领七千人驻守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吴主孙权御驾亲征,十万大军将孤城合肥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兵压境,危在旦夕。张辽审时度势,临危不乱,于当夜招募八百铁血将士,逆击敌锐,誓与城共存亡。

次日破晓,张辽打开城门,一骑绝尘,直冲敌阵,接连斩杀了数十名兵勇和两位将领,如入无人之境。孙权心惊急走,退至一处高丘观战。当他看清张辽身边并无多少人马,便挥动令旗,重重围堵。张辽自知难以决胜,率部下数十人死战脱出。此时,只听阵内呼号:“将军走矣,不管我等死活了!”张辽闻言,复又杀入重围,救出了被困余众。

孙权攻打合肥十余日,无计破城,只好退师。张辽瞅准时机,乘胜追击,差点活捉孙权。

合肥之战,张辽以少胜多,以弱克强,震惊东吴,《三国志·吴书》记载分明,史迹确凿。《魏略》犹叙奇闻轶事:此役过后,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辄言,“张辽来了!”哭声立止。“张辽止啼”成了东吴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唐代李翰所撰的《蒙求》中,收录了此典。此事流传到日本,遂有了“辽来来”的乡俗俚语,闾巷遍闻。

实在说来,如果没有当年关羽在下邳白门楼上的刀下跪救,也就没有了张辽后来的耀世辉煌。

那年,曹操攻克徐州,兵临下邳,执吕布、陈宫、张辽等于白门楼上。陈宫怒而骂操,慷慨赴死;吕布却贪生求释,摇尾乞怜。忽听一人大叫:“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原来是刀斧手推拥张辽而至。只见他怒目视曹,大骂不止。曹不堪其辱,拔剑在手,欲斩张辽。站立一旁的关羽见状,急忙下跪,为张辽求情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

曹操是何等聪明睿智之人,岂看不出眼前挺立的,是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旷世英才。他随之转怒为喜,掷剑于地,上前“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张辽感其宽宏大量,遂降。曹操喜获栋梁,拜其为中郎将,并付虎符,以示恩宠。

对三国历史颇有研究的清初著名学者毛宗岗,对关羽跪救张辽之举大为赞赏,得出结论曰:“张辽之守合肥,其真大将之才乎!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

从此,张辽与关羽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结下了不解之缘。

话说刘备代领徐州后,为了确保徐州安全,他与张飞驻守小沛,令关羽扼居下邳,互为犄角,守望相助,以保万无一失。

曹操听从谋士郭嘉之计,起二十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徐州。徐州频频告急。刘备与张飞在小沛欲趁夜劫寨,却被识破,遭遇“反包围”,兵败而散。刘备匹马落荒,往北去投青州袁绍;张飞无计可施,只身望芒砀山而去。

曹操腾出手来,合兵围攻下邳。关羽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难敌对方机弩百张,箭如飞蝗。更加曹操阵中骁将迭出,轮番与关羽厮杀,他疲惫不堪,力不能支,只好退守一处土山,权且少歇。

此时,只见张辽一骑抢上山来。关羽开口便问:“文远来战乎?”“非也。”“欲说降乎?”“亦非也。”“然则如何?”张辽拱手趋前曰:“别无他意,只为救义兄下山。”

接着,张辽推心置腹,客观分析眼下形势,劝慰关羽不要失却桃园盟誓,恃勇失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进而又表达了曹丞相的爱慕之心。关羽听其言,当下与之订立“三盟”:一者,降汉不降操;二者,礼待二位嫂嫂,不得惊扰;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无论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不得阻拦。

张辽下山,如实禀报。曹操欲结关羽之心,新得一员心仪已久,万人难敌的大将,遂一一应诺。关羽这才随张辽下山,栖身曹营,静观时局变化。

其时,曹操手下能言善辩之士众多,为何只有张辽敢于自动请缨,去劝说宁死不屈的关羽呢?盖因二人意气相投,彼此信任,也是张辽欲投桃报李,回敬当年关羽在白门楼上的跪救之恩。

曹操得了关羽喜之不尽,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礼仪周至,待如上宾。关羽感其恩宠,几欲报答,而心心念念的,却仍是刘备与张飞的下落。他私下对张辽说,曹公厚爱,我必将报之;而与使君、张飞桃园结义之情,海枯石烂,绝不相负。

时间不长,袁绍遣大将颜良为先锋,进攻白马,连斩曹军几员大将,无人能敌。关羽临危请命,提刀冲阵,立斩颜良,又诛文丑,立下不世之功。曹操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铸金印相送。

一日,关羽听得刘备流亡河北,在袁绍处落脚,便收拾行装,准备前往青州。张辽知其心意已决,难以更改,便自闭府门,谢绝辞别。关羽理解张辽的两难境遇,对着府门长揖而去。

关羽挂印封金,悉数归还曹公后,著一袭绿袍,驱宝马“赤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一路向前,不想却在汝南遇到夏侯惇缠斗,一时难以脱身。此时,只见一骑急驰而至,原来是张辽担心关羽半路遭阻有失,特地赶来斡旋放行。

夏侯惇料定并无胜算,无奈回营;关羽掸尘收刀,勒马走人。他在马上对张辽拱手致意:“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这一天还真的来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起兵二十万,对外号称八十万,一路南下,与孙刘五万联军,在湖北赤壁隔江对峙。东吴都督周瑜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以火攻击败曹操水师,两国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曹操眼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方如大梦初醒,悲叹不已。在张辽等死战保护之下,一行残兵败将,落魄不堪,仓皇逃至华容道口。这里地窄路险,坑坎难行,却并无人把守。绝处逢生,曹操不由仰天大笑:“人皆言孔明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以吾观之,也不过尔尔。他若在此处设下伏兵,吾命休矣。”话音未落,忽听一声炮响,关羽率五百刀斧手呼啸而出,虎视眈眈,拦住了去路。

曹操素知关羽忠勇,打马上前叙说旧情,乞求放生。关羽见其甲胄不整,泪流满面,落难至极,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大喊一声:“四散摆开!”旋即勒回马头,别过脸去。曹操一行虎口余生刚刚窜走,张辽率残兵又至。关羽念及昔日情分,长叹一声,尽皆放行。

其实,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就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在他遴选此关隘守将之时,关羽主动立下军令状请缨。如今,关羽不计自身安危违犯军令,义释曹操,放走张辽,真可谓仁德无量,义薄云天矣。

纵观关羽与张辽相识、相知、相交的人生轨迹,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相交诚为先,义气大如天。小人趋势利,君子重情缘。大恩不言谢,临危施手援。两心恒相悦,终生无遗憾。

赵战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