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1
在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长廊中,伯乐与千里马的选贤任能故事可谓不胜枚举,闪耀着智慧与人性的光辉。河东大地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则引人入胜的经典传奇,历经千百年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成语典故“羊皮换相”。
这则成语典故,在《左传》《国语》《孟子》《吕览》《史记》《东周列国志》等典籍中均有记载,讲述的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一代名相百里奚的故事。百里奚,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虞国人,秦穆公时的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所以被后世称为“五羖大夫”,正是与此典故有关。
满腹经纶的百里奚是虞国大夫,晋献公为了吞并虞国和虢国,借道伐虢,又轻易地回手灭掉了虞国,百里奚被俘。秦晋交好,晋献公嫁女给秦穆公时,就将百里奚作为陪嫁送给了秦穆公。百里奚怀才未遇,不甘为奴,便乘机逃离,没承想被楚人俘获,后来安排去放牛。
秦穆公发现陪嫁名单中没有百里奚,就命人去调查其下落,得知他在楚国放牛。百里奚非常有才能,广纳贤才的秦穆公就想用重金赎回百里奚,但又怕楚国不肯,便决定用巧妙的手段获取。他特意派人前去索要,说百里奚是秦晋联姻中逃跑的一个奴仆,虽然事情不大,但传扬出去有损秦国颜面,因此愿意出奴仆的市价五张黑公羊皮将其换回,并会严加惩处。楚国听后,觉得没必要因为一个奴仆得罪秦国,便收下了这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交回秦国。
彼时,百里奚已年过七旬,秦穆公有些失望,但在和他探讨治国之道时,才领略到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立即拜他为上大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百里奚终于得遇明主,如鱼得水,大展宏图,帮助秦穆公推行改革、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政策,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辅佐秦穆公成为春秋霸主。
由于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故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之意。相传,百里奚去世时,秦国男女皆痛哭流涕,童子不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都停下了手中杵。对此典故,孟子得出了“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的结论,冯梦龙称赞:“脱囚拜相事真奇,仲后重闻百里奚。从此西秦名显赫,不亏身价五羊皮。”黄庭坚亦赞:“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末世工媒孽,淳言诟道真。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这段佳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而不衰,正是因为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对后世有着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从百里奚的角度出发,他能从奴隶成为宰相,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硬”。百里奚出身贫寒、怀才不遇,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最终凭借卓越的才能,找到了一展宏图的舞台。从秦穆公的角度出发,能用“五张羊皮”换得一位贤相,关键在于他非凡的识人智慧和求贤若渴的胸怀。他的低调策略,既避免了楚国的警觉,又成功得到了人才。他看到百里奚的才能后,充分信任且委以重任,懂得从谏如流,为秦国的崛起和发展注入了强力,也让自己成为春秋霸主。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拥有真才实学,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机遇;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也要审时度势,懂得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地运用识才的智慧,才能让人才的价值体现出最大化。
人生的低谷未必是终点,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羊皮换相”更像是一个智慧的生动注解,时刻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期待未来的每一个机遇带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记者 王捷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