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打开黄河岸边的隐秘世界

——读韩振远小说《河湾人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1

市作协的2024年作品集出炉,首篇是作家韩振远的《河湾人杰》。对韩老师的作品本来就向往,那天又从作协卢老师那里听了一句“广告”。他说:“韩老师的作品太老辣了,底蕴、厚度,字里行间都是。晚上读到很晚……”

我拿到书,恰是周末,坐下后,低着头,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读完了《河湾人杰》,咂摸咂摸味,除了脖子酸胀,脑海里蹦出四个字:不服不行!

韩老师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过去在政协一起开会时,见过多次。他一般不多说话,即使偶尔言谈,也是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听起来胸有成竹。这次读他的《河湾人杰》,一开始便像听他说话一样,慢条斯理,津津有味。又像电影的画面一样,帮我们打开了黄河岸边小村庄的一个隐秘世界。

黄河岸边人眼中看到的美景,与匆匆过客完全不同。他们可以悠闲眺望、沉醉黄河,自在地看河边鹳雀的起飞降落;可以品味这只鸟儿为什么叫白老等,品味它的从容是装的还是天生的。不像其他人,只听说鹳雀有个土名叫老等,老是呆呆地站在水边的芦苇上等呀等,并不知道它陷于泥中时的惊慌失措,要起飞时的剑拔弩张,悠闲眺望时的高贵优雅。它有情绪,有期望,还有失落。韩老师能把鸟儿写得像人一样饱满,正是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的区别。

读完小说,才知道这大段关于白老等的描写,绝不是炫耀笔墨功夫,而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隐喻:白老等正是主人公学仪的象征。学仪每一次跌倒时与白老等一样惊惶不安,奋起时与白老等起飞一样艰难万状,成功时则与白老等一样从容优雅、高贵风流。

《河湾人杰》的主人公当然是学仪,后来成为村支部书记的学文和上了大学、当了干部的“我”——敬远,还有三个人的父辈,都只是主人公的陪衬。他们的存在,就像拍电影需要搭片场一样,为学仪的奋斗成长营造了一个场。尽管,学文和敬远也了不起,但与学仪跌宕起伏的人生比起来,因为相对顺遂,便难以称其为“人杰”。从人生的结局看,学仪这个“人杰”也需要引号,最终落败于人生的角斗场,但也正是结局的黯淡给了小说故事张力与复杂性。

在作家笔下,人杰不是俗常的概念,而是有一番内涵与深意的。就像学仪,在人生的泥沼中挣扎过,奔跑过,前进过,曾一度还进入过高光时刻。他,具备人杰的品质和潜力。

像鹳雀白老等一样,学仪一开始便被作家赋予了一种特质——装。他喜欢被关注、被表扬,渴望荣誉和掌声,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人生太不寻常。父母是从外地逃荒来到临猗黄河岸边的小村庄,从小身上便烙着外路人的印迹。而河边的本地人对外路人总有着或多或少的鄙夷,这也就罢了,学仪出生时母亲大出血去世,他成了一个缺爱的无娘儿。父亲拉扯他和三个姐姐艰难生活,脸上总堆着谄媚和空洞的笑。这一切让学仪感到屈辱和不甘。他需要装,需要营造一个场,把天地间的阳光和热切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来,好像这样,他才能活,才能长,才能继续人生的剧本。

韩老师笔下的故事,从三个孩子对教音乐的高老师的关注展开。美丽丰满的高老师无疑是小村女神级的存在。学仪去黄河游泳,因入水时砸到同村女孩晓燕,两人险些溺亡。晓燕能逃得一命,皆因学仪的拼死相救,而高老师又奋不顾身去救学仪。这件事,学仪被记者关注,成了见义勇为的小英雄。从此,他有了小英雄的范儿,还订了三个月的报纸。后来,他参了军,入伍通知书到手那一刻,再度绽放。韩老师描写生动,学仪那英雄模样与不同凡响,看得让人欲罢不能。

后来,学仪娶了晓燕,退伍后开办工厂。为了贷款,他拐弯抹角找到当老师的“我”——敬远,让帮着找一个学生的行长父亲。给村里人送电视机,是他的高光时刻。后因扩大生产规模,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他被绑架,在河滩的沙坑里赌生死。后来,他活了下来,因为年龄,因为……他坐在豪华的碉堡式的办公室里,与白老等一样。

《河湾人杰》讲的是一个人一生与命运抗争的故事,精彩的是,韩老师还写透了世道人心。故事中,探讨一个人性格形成的背景,揭示“恨人有、笑人没”的世俗,刻画成功者面对种种诱惑的蜕变,展现村里人对带他们致富的学仪微妙又幽深的怨恨,还写了村庄间为滩地而发生的争斗。

“我”是故事的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是见证者,也是思考者。这样特殊的身份和距离,让故事显得真切可感、活色生香。韩老师像用一部高清显微镜,帮我们打开了黄河岸边一个多维的世界。那里有船夫、船、船上的炭,还有后建的水上饭店;有黑鲤鱼、莲藕、黄泥水,还有石头、土块与水的交融。在现代城市生活色调中,这一切是那么新鲜,还有几分神秘。而作家用如花的妙笔,掀开了黄河边雾岚的一角,将读者带进去,在河水里畅游,品鱼、品藕、品世事。

我相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有原型的,当然其中不乏虚构的成分。但是作品让人读起来,如读史诗一般真切动人、荡气回肠,这是作家艺术造诣与文字力道的所在。韩老师数十年笔耕不辍,在小说写作中独步河东文坛,走出了他的风采和别样魅力。也难怪韩老师不苟言笑,原来对文学的热爱与自信、专注与成绩,给了他属于自己的世界。其实,我们许多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不用装,不用言不由衷、张皇失措……

《河湾人杰》,为我们立起了一面明镜,让我们映照别人,也看到自己。

(张建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