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3
记者 魏 濛
“病理活检结果是良性。”听到医生的告知,躺在手术台上的胡淑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29岁的胡淑云,在中心城区一家幼儿园当老师。体检时医生做颈部触诊,能明显摸到其甲状腺左侧有一个肿物,右侧触诊时有少许的碍手。随后复查的甲状腺超声结果显示:左叶的结节大小接近3厘米,右叶也散在分布着结节影,最大的直径也有0.5厘米,结节有多发的迹象。医生考虑到结节增长的速度,建议她尽早做手术切除。
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常被称“人体发动机”,这个位于颈部前方形似蝴蝶的小器官,虽体积不大,却在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维持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等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作用。
每年5月25日是“世界甲状腺日”,今年的主题是“体检查甲功,健康早掌握”。据了解,甲状腺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是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达46.61万例,在所有新发癌症中排名第三位。甲状腺虽小,却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不可或缺,掌控着新陈代谢、发育、心血管功能等核心生理过程。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及环境因素影响,甲状腺疾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
那么,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使甲状腺受损?我们又该如何保护甲状腺?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李平结合临床经验,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科学的方式为我们的甲状腺保“甲”护航。
这几类人最易被盯上
48岁的王女士向来身体倍儿棒,连感冒都很少得。可就在上个月单位组织的常规体检中,被查出了甲状腺结节。
看着体检结果,她满脸不可置信:“我平时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就得了这病?”
这样一个看似健康的人,怎么会突然与甲状腺结节挂上钩?相信很多人和王女士一样,觉得甲状腺疾病离自己很遥远。但事实却是,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这个“无声杀手”盯上?
“甲状腺是人身体内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形似蝴蝶犹如遁甲。”李平介绍,临床中甲状腺疾病包括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悸、多汗、烦躁、食欲亢进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身体代谢减缓,出现疲劳、怕冷、体重增加、便秘等表现;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春秋发病往往较多,亚急性甲状腺炎多数发生在40岁—50岁妇女,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一侧甲状腺有触痛,并可能出现发热、关节酸痛等全身炎症反应;甲状腺肿,碘缺乏等原因导致甲状腺肿大,一般无明显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出现异常肿块,大多数为良性,但部分可能为恶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于女性,多发年龄30岁—60岁,常见症状为全身乏力,大多数病人没有颈部不适,但有小部分病人会有局部压迫感和颈部隐痛;甲状腺癌,常见的有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
“甲状腺症状隐蔽,很多人直到体检才发现。”李平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甲状腺疾病每年呈上升趋势,多是由于工作、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不注重甲状腺的养护,甲状腺受到了损伤,诱发甲状腺疾病。生活中有几类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长期接触辐射。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很多人不得已长期接触辐射。长期接触辐射就可能对甲状腺造成损伤,有可能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增加其癌变的可能性。
家族遗传。有一些疾病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甲状腺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家里人有出现这类疾病,下一代很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疾病。有甲状腺疾病家族遗传史的,尤其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体检,这样可以降低其发病的几率。
中青年女性。甲状腺疾病性别差异特别显著,高发人群多为中青年的女性,男性的患病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这是因为女性的内分泌活跃程度很高,没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压力大、情绪不良,就会导致自身免疫调节异常,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发甲状腺疾病。
碘摄入不当。长期碘摄入过多或过少的人,患上各种甲状腺疾病的概率相当高。
情绪波动大。甲状腺是一个情绪器官,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内,或者是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也很容易诱发甲状腺问题。
让甲状腺失控的坏习惯
60多岁的李民生最近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早上起来总是嗓子发紧,说话没力气,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体重还莫名其妙地涨了好几斤。日前,他去医院检查后回到家,刚一进门,其妻子就问:“咋样?医生咋说的?”李民生叹了口气,把报告往桌上一放:“唉,甲状腺还是不行,说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妻子一听,顿时皱起眉头:“不是吃药控制着吗?咋还严重了?”“医生说,不仅要吃药,生活习惯也得改。”李民生挠了挠头。
李民生妻子翻开检查报告,瞄了一眼,嘟囔道:“你晚上不都玩手机玩到半夜才睡?情绪一急就爱发火,哪样不是坏习惯?”
“很多甲状腺病人,都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病情加重的。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不使甲状腺遭受‘迫害’。”李平说,研究发现,甲状腺疾病其实是“习惯病”。很多患者都存在1种或者多种不良生活习惯,在这些习惯长期“加持”下,身体损伤越来越严重,最终让甲状腺疾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作息不规律。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熬夜,但其实熬夜是在消耗甲状腺的寿命,长时间的熬夜扰乱身体各器官的“工作状态”,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久而久之,人们的甲状腺就会“生病”。
长期吸烟。吸烟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易引起咳嗽、痰多等症状。对于甲亢患者危害更大,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出现高血压、心率加快、胃肠疾病、食欲亢进等甲亢症状。
大量饮酒。饮酒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有着明显的刺激作用,加重甲状腺功能的亢进,从而使得病情加重,对于甲亢患者来说,内分泌失调会导致甲亢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和肝肿大,使得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若饮酒过量,还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严重的可导致肝硬化。
情绪过激。情绪总是过度激动或悲伤,这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分泌,还会很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坏情绪,才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分泌。
不合理碘摄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有些地区由于碘缺乏,所以在饮食中加入过多的碘盐,此时更容易导致碘摄入异常,影响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结节的出现与碘摄入不合理,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调整好碘的摄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当补充或减少碘食物的摄入。
懒惰不运动。不爱运动的人,身体代谢较慢,更容易造成体内毒素和垃圾堆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加强锻炼,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减轻对甲状腺的刺激。
科学预防护航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激素影响着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过程。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公众健康的一大隐忧。
“甲状腺疾病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李平特别强调:日常生活中,若出现体重异常波动、情绪改变、心慌手抖、颈部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平和心态,对预防甲状腺疾病至关重要。
每天早睡。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坚持早睡有助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帮助内分泌系统保持稳定。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作息能促进甲状腺功能正常运作,因此保持早睡习惯是甲状腺健康的基础。
调节情绪。情绪与甲状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愤怒或情绪低落的状态,会直接影响甲状腺的功能,甚至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等问题。因此,学会适时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是保护甲状腺的关键。
饮食有节。合理、健康且规律的饮食对甲状腺至关重要,尤其要适量摄入富含碘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但要避免过多或过少碘摄入,平衡的饮食不仅能为甲状腺提供所需的养分,还能防止因缺碘或过量摄入引起的甲状腺问题。应多吃富含镁元素的绿色食蔬、坚果,戒烟限酒。
经常运动。运动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通过规律的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同时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降低各种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器官造成长期损害。大多数甲状腺疾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甲状腺的潜在问题。定期检查不仅能早期识别甲状腺异常,还能防止因忽视健康问题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避免辐射。长期接触辐射,特别是来自电子设备和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可能会损害甲状腺细胞,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甲状腺癌。因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保护好甲状腺。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