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党建促教 多维育人

​——市实验中学以党建引领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探访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09

记者 李宏伟

“我们应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这一代,振兴中华任重道远。在未来的发展中,让我们拥抱梦想,向天空飞去,为未来打拼,为祖国争光!”

“怎样才是伟大的人?所怀爱国之心,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是真正的伟大!”

……

这是市实验中学一堂思政课上,学生们听了思政教师的红色革命故事分享后,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精彩的思政课堂给孩子们带来新体验。

近年来,市实验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对标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聚焦“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校”这一中心工作,以“党建+”为抓手,从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品牌培塑3个方面落实方案,构建了党建引领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验中学“党建+”多维育人体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市实验中学每周的主题升旗活动已经成为生动的思政课堂。 (资料照片)

党建教育融合——

构建育人新模式

一直以来,市实验中学坚持党建立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秉承“面向全体,追求卓越,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给学生最远的未来”的办学理念,开设多元又开放的课程,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我市初中教育的标杆。

以“党建+实践”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在实践中,该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发展以“学”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打造了一堂堂有高度、有温度、有宽度的多彩思政课堂,让思政课堂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新天地。

在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善用“大”资源、激发育人“大”能量、汇聚“大”合力,上活了思政课,增加师生互动。同时,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思政课。

在教学实践中,该校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推进“何以运城”思政资源库建设;拓展教学空间资源,坚持实践育人,带领学生去红色基地、河东文化馆、科创企业等场所研学,用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成立“知行志愿服务队”,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里收获实践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浸润成长。

以“党建+德育”创新开放的育人体系。该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精品社团,以美启智润心,以体艺助成长。在实践中,该校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积极落实体育锻炼每天不少于两小时,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网络,构建了以“五育”并举的学生心理健康“心生态”环境,共画“家校社”协同育人同心圆。

以“党建+课程”打造高效的课堂样态。该校积极推进以《学习任务单》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的教学仅仅聚焦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设计,关联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习更加注重真实问题的解决。目前,该校推行的《学习任务单》常态化使用,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荣艳表示,开展党建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是市实验中学教育教学的一条创新路径,在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讨、课堂教学时,把党建引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党史小故事融入课堂,营造“人人都是宣讲员,课中三分讲党史”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听了专家的课,我们很受启发,认识到党教融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党教融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师们提供了提升理论素质、拓宽教育视野的契机。”在一次党建融合教育公开赛课活动中,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该校开展的党建融合教育课堂实践的缩影。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红色党建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必要性,为课堂教学和思政育人相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市实验中学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该校以“双培双带”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目前,该校中层副职以上干部中,有22人为党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该校推进“青蓝工程”。通过帮扶结对,跟岗实践,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规划,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周一节听评课,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学期赛讲一节课,每学期一次期末叙事,每学年一次大总结,助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开展项目学习,依托学校独具特色的项目学习校本实践经验,基于教师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初步探索出项目学习“六环流程图”,让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同时,该校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读书沙龙、实践教研、课题研究等方式的校本研修,让教师以研究的姿态成长,为学校发展积聚动能。去年以来,该校教师在山西省“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有7项成果获奖;在山西省“精品课”评选活动中,有19个课例入选。其中,海宝丹老师的课例入选“部级精品课”。

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该校以师德师风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和行动自觉,用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润物无声的教育智慧,去收获教育生涯的桃李芬芳。

党建聚力——

缔造现代教育品牌

近年来,该校聚焦党建品牌建设,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课程研发与实践的方向,构建现代化教育品牌,打造阳光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方位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用品牌之光照亮学校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市实验中学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示范校”党建品牌为中心,围绕“政治领航、固本夯基、人才培优、融合赋能、清风校园”五大工程,凝练思政课程模式、课程建设样态、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研究范式、行政服务效能等品牌,形成“一个核心,五轮驱动”的创建长效机制,扛牢新时代育人的使命与担当。目前,该校以文化墙布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演为载体,具象表达学校“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成果,逐步实现“阶段性成果”向“制度性成果”的跃升。

在实践中,该校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开展深度研讨,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该校强化学科教研。年级学科组每周开展两次教研,第一次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教法,第二次进入课堂观课议课。每月开展一次学科大教研,开展主题式研讨,开展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等共读及案例设计活动,让新的教学理念自觉内化为教学行动。

在学科建设上,该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化发展,加快学科研究成果校本化、特色化,打造市实验中学教育名学科。目前,研发的校本教材有《初中英语单词一本通》《物理实验与探究》《初中历史导学手册》等20余本。

在课程建设上,该校积极构建全面的课程体系,课程涵盖学科实践、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四大类,提供29个课程菜单供学生走班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课,用课程的力量践行最好的教育,多元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校园里快乐成长。

在实践课程中,该校积极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时间去学校的少年农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利用假期以研学的形式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党建引领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必答题,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修课。市实验中学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践行新时代教育使命,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红’点亮治理路,为教育强市贡献智慧和力量!”刘荣艳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