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报时间:2024-12-18
□胡建新
不少人都知道姜太公,因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俚语耳熟能详。可说起吕尚,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实,吕尚就是姜太公,姜为姓,吕为氏,尚为名,史上多称吕尚。西周初年,吕尚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辅助文王,与谋“翦商”。文王后,他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
从史料记载看,吕尚一生著述不多,但其最有名的兵书《六韬》,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其治国理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不过,后世曾有人考证认为,《六韬》非吕尚亲撰,而是战国时有人伪托于吕尚的著述。然而,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可知,无论《六韬》是不是吕尚亲笔所著,其内容反映的基本上是吕尚的军事实践活动及其韬略思想。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共60篇,其中第10篇为《举贤》,主要阐述了举贤尚功、重用人才的主张。周公问:“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所谓“举贤”,就是推举贤能之士,把那些有才能、有智慧,能带领齐国百姓发财致富的人推举出来,委以重任;所谓“尚功”,就是以功绩论英雄,奖赏那些受到百姓拥戴的人,既包括物的赏赐,也包括人的重用。无论“举贤”还是“尚功”,都不分部族、出身、门第,一律凭“贤”论举、凭“功”论赏。吕尚还认为,只要君王和各级官员都能“举贤尚功”,就能改变国家“负海洪囟,少五谷而人民寡”和“辟草莱而居”的落后局面,使国家强盛起来、人民富裕起来。
在吕尚的用人思想中,对“贤”有着具体确切的衡量标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所说的“六守”,即“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这“六守”,虽然浸透着浓郁的儒家学说气息,但也可以从中体味到吕尚心中的贤人标准。吕尚始终认为,贤人要合于仁义忠信,要有勇敢精神和聪明才智。由此亦可看出,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可谓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