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老北京风情铁蚕豆

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4-12-13

□何大齐

说起蚕豆,那历史可长了,相传是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所以也叫“胡豆”。由于它的营养价值高,易种好吃,所以千百年来,一直都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在老北京街头都可以见到卖铁蚕豆的小贩儿。他们肩上搭着两头儿缝紧、当中开口的布口袋。一头儿盛铁蚕豆,一头儿盛酥皮蚕豆。在胡同里,边走边吆喝:“铁蚕豆咧!酥皮的铁蚕豆哎!”还有的小贩儿推着自行车,把口袋搭在大梁上。在集市上,或白塔寺、护国寺庙会,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铁蚕豆是把鲜蚕豆晒干后,用大铁锅掺上砂土炒熟的。这种方法制成的蚕豆十分坚硬,牙口差点儿的老人和小孩儿是咬不动的,所以人们戏称它为像铁一样硬的蚕豆,简称铁蚕豆。还有一种做法是酥皮蚕豆,先将蚕豆用水浸泡,直到干蚕豆的皮儿被泡软后控干水分,再上锅炒。蚕豆内的水分受热后膨胀,外皮崩裂,豆质也蓬松了,酥而容易嚼。我小时候还买到过有甜味的酥皮儿蚕豆,听大人告诉我说,是在浸泡蚕豆的水里加了点儿糖精,甜味儿随水浸入豆内,炒熟后水分蒸发了,糖精的甜味儿尚存。

一到夏天,暑热难熬,吃过晚饭,坐在院子里扇着扇子乘凉儿。听到街上有吆喝声儿:“铁蚕豆咧!好吃不贵哎!”就会缠着大人买一点儿。卖铁蚕豆的小贩儿,或是用秤论斤收钱,或是从布袋里用小碗儿(kuǎi)出一碗,论碗儿收钱,你得自己带个家伙什接着。拿回家剥开皮,放在嘴里,用口水慢慢浸润着豆子,等变软一点儿,再用牙齿咬碎,随着鼻孔出气儿,飘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孩子爱吃,大人也愿意用这低价的零食让他们消停会儿。比较起来,我还是爱吃酥皮蚕豆,主要是好嚼,尤其喜欢带点儿甜味儿的。

我家外院住一远房亲戚,有喝酒的嗜好,他的佐酒小菜中必少不了一种叫“开花豆”的食品。其实它就是蚕豆,只不过加工的方法不是炒熟而是用油炸熟。要将蚕豆充分浸泡,至少也要一天一夜,蚕豆泡发后,个子都大一圈儿了,这时用小刀儿在豆瓣中间切一个大口子,口儿要划到蚕豆一半深的位置。那时也没干这活儿的机器,一个一个地切,还真是个工夫活儿。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