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族报时间:2024-12-11
□张允 王慧霞
汉代,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为过往使者商旅提供保障。商人群体是民间贸易的主力军。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三首》云:“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生动描绘了运载丝绸货物的骆驼商队穿越沙漠,到西域进行商品贸易的场景。使者除了承担政治使命,也会私下进行民间贸易。商人、使者跨区域流动,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与互动。
在中原与西域的民间贸易中,丝织品贸易最为常见,古代西域各国所拥有的丝绸除自用外,剩余部分通过驿站等进行转手贸易。
茶叶贸易也较为常见,清代方士淦《东归日记》记载:“口外茶商,自归化城出来,到此销售,即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关系最重。茶叶又运至南路回疆八城,获利尤重。”
牲畜贸易主要是牲畜以及牲畜皮毛等畜产品与茶叶、铁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交换。通过古代西域驿站前往中原进行贸易的各民族,带来牲畜以及各种皮货,带回粮食、纺织品等中原特产。
清代,许多驿站附近出现了小型集贸市场,有的驿站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城镇。以古代西域驿站为载体开展的民间贸易活动,推动了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互补与经济生活的共同发展。 (《中国民族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