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报时间:2024-12-12
□相婷婷 李蓓蓓
我国古代的“测天仪器”有许多,气象仪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测风仪。
风的观测在古人的气象观测中独具地位。《淮南子·天文训》中对风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就有记述,这是因为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有着明显的四季风向变化规律。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风”的记载,象形文字“鳳”即为风,“鳳鸟飞翔,鼓翅成风”,是古人早期推测风之成因。后来风向研究一直在发展,《吕氏春秋》中提到了“何谓八风”,发展出来八种风向。唐代,李淳风进一步把风向明确定为24个,也进一步描述了风力等级。
风向器制造由来已久,铜凤凰、相风乌、伣、綄、羽占等测风器形态多变。“伣”是迄今为止记载最早的风向器,“伣”与“候风之羽”“綄”“五两”“八两”等类似,在长杆上系上帛条或乌羽,通过布条和羽毛飘动的方向判定风向。测风仪器最为精致的还是铜凤凰。据《三辅黄图》卷二《建章宫》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的建章宫上,立有铜质凤凰造型的测风仪,称“铜凤凰”。相风乌也是利用铜铁和木头所制作的鸟形测风器,后来相风铜乌改进为相风木乌、相风铁乌,更轻便好用。
此外,古人对于湿度和天气变化也有深入观察,并制作了湿度测定仪器,如《淮南子》“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之”,《论衡》“天且雨,琴弦缓”。 (《中国气象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