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西天取经路上的人生课

来源:解放日报时间:2024-08-23

□苗怀明

在《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队伍是一个奇特的组合,也是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每个成员都是唯一的、不可缺少的。

《西游记》不是儿童文学

《西游记》位列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但是,不少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儿童文学。很多人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其实它和小说《西游记》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西游记》都是一部严肃的小说。

《西游记》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个是现实层面的,另一个是哲理层面的。

关于现实层面,我比较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西游记》有这样一段评价:“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虽然讲的是神仙妖魔,但骨子里讲的是人情世故。

《西游记》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在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讲谋,《水浒传》讲义,《红楼梦》讲情,《西游记》讲的则是悟。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几位徒弟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悟”字: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我认为,西天取经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师徒们都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很多人生感悟。

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

唐僧师徒为什么去取经?《西游记》中有详细的描写,取经的目的是劝人为善。

西天取经的队伍是一个奇特的组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罪之身。唐僧的前世是佛祖弟子金蝉子,金蝉子在佛祖讲佛法时不认真听,所以被贬下凡间。他还有一身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肉,惹来各路妖魔。孙悟空大闹天宫,心高气盛;猪八戒调戏嫦娥,犯了酒色之罪;沙僧打破琉璃盏,犯了损害公物之罪;小白龙纵火烧了殿上明珠,不孝顺父母。可以说,西天取经也是他们个人救赎的修行之路。

一开始,他们不是一个团结的队伍,如同杂牌军。队伍里有坚定取经的唐僧,他是一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取经的信念是最坚定的。也有随时想离开的猪八戒,因为他在高老庄有着幸福的小康生活。还有被迫加入取经队伍的孙悟空、白龙马和沙僧。虽然大家所想的不一样,分工也不一样,但是走着走着,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包容、精诚团结的队伍。

队伍中,唐僧是主心骨,大家都是围绕着他去西天取经。由于他是佛教人士,取经是为劝化众生,因此定下了这支队伍的主基调;孙悟空是保护唐僧的主力,虽然唐僧多次赶他走,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有始有终;猪八戒虽然有俗心,看似拖累,但是不少活都是猪八戒干的,比如挑行李、外出化斋。而且孙悟空不善于水战,凡是有水战,都是猪八戒和沙僧出战。西天取经是苦行,枯燥乏味,如果路上没有猪八戒这个开心果的话,大家闷也要闷死了。

取经路上学到了什么

长达14年的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师父的唐僧,除了完成苦修之外,他也有所收获。比如,他认识到眼前所见的可能是幻象,而不是事实的真相。孙悟空时时提醒着唐僧:师父,你看到的不是一个老头,不是一个老太太,不是一个小姑娘,是什么?是妖怪啊。所谓的眼见为实,未必是真的。

孙悟空在西天路上学到了什么呢?孙悟空在取经之前,已经学会了72变、长生不老术、翻跟斗云等。很多朋友说唐僧根本没有资格做孙悟空的师父,事实上,孙悟空的本领确实已经足够了,但他缺少的是另一种修行,而这种修行只有唐僧才能完成。

孙悟空在唐僧那里得到了什么?是折磨、是委屈、是误解,是种种我们觉得不公平的待遇,孙悟空经常被唐僧念紧箍咒,吃尽了苦头。那么他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宽容、忍耐、妥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本领是合作,这些都让孙悟空变得成熟,最终修成正果。

观音菩萨当初送给孙悟空一个小花帽(即金箍),孙悟空戴上之后,被唐僧管得服服帖帖。这告诉我们,一个人本领再高强,也不能为所欲为,金箍象征着一种约束或是契约。取完经后,孙悟空让师父把金箍去掉,结果唐僧说你摸摸你的头,还有金箍吗?孙悟空一摸脑袋,已经没有金箍了。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虽然没了,但是它已经深深印在孙悟空的心里。所以,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孙悟空成长的过程。 (《解放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