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5
王端阳
家乡垣曲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说她古老,因为这里曾留下过远古人类祖先曙猿的足迹,更传为史前三皇之一的虞舜出生发祥之地。家乡人以舜为荣,称家乡为“舜乡”。说她神奇,因为这里群山环绕,奇峰雄踞,山重水复,风光旖旎,自有着一种原始亘古的自然生态之美。无论是东边的历山,还是北边的天盘山,或是崎岖蜿蜒于西南边的歪头山,诸多群峰峻山,都是奇异秀美、风情无限,是大自然赋予的山水形胜之地。
历山,准确地说,是在垣曲县域的东北方位,和北边的沁水、翼城,东边的阳城相交界,处于中条山的深山腹地。舜王坪是历山的最高峰,海拔2358米。她也是山西晋南地区的最高峰,因舜耕历山的传说而得名。从山下的历山镇出发,你要沿着近百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到达山顶,你看到的竟然不是突兀的奇峰山峦,而是你绝对意想不到的处在四面悬崖峭壁之上的平坦辽阔的大草甸!这高山上的草甸是那样浩瀚无际,那样茫远无边,竟有5400余亩的平坦!你不能不在惊异称奇的同时,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舜王坪属亚高山草甸,一年四季景色迥异,尤以夏天的景色最为诱人。到了盛夏时节,坪上的花草生长达到了鼎盛。这些自生自长的花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紧紧密密地挤占着空间,把几千亩草坪点染得五彩斑斓、鲜艳夺目,俨然天宫落下的一匹锦缎。这山花野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拘无束地向周边延伸开去,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好像置身在浑然天成的花园里一样,无怪人称舜王坪是“空中花园”。虽是暑夏,这坪上却清凉如秋,一点都不烦热,轻风徐徐,拂面而过,舒服极了,痛快极了,真是一方避暑的胜地。你极目远眺,四面云山雾嶂、层峦叠嶂,而又全都尽在你的脚下,你会恍若进入仙境一般,生发出千古人生的无限感慨。
其实,舜王坪的引人入胜之处更在于坪上撒满了有关舜的种种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传说。舜耕历山的千古传言即在此处。登到山顶,崖头有两大对峙的巨石,中间为一豁口,像一个大门,人称“南天门”,传说当年舜即由此登山耕田。坪上有舜帝庙,供奉着舜帝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虽简陋却神圣,是古人为纪念舜耕历山而建。清代垣曲知县薛元钊有撰写碑文于此。庙左前不远的低凹处有两眼山泉叫“奶泉”,淙淙细流长年不断,从不干涸。泉水甘甜清冽,醇香可口。庙对面有一条大沟,传说是舜耕历山留下的犁沟,有“中华农耕文化的活化石”之说。蹊跷的是,这里不生荆棘杂木,崖边的树木也皆高不过坪面。这种现象被说是当年舜耕历山时,嫌这些荆棘杂木碍事,便用大手一抹,这些东西就再不生长了,而崖边的树也不再长过坪面,只能低于其下。不远处的两座山峰,形似展翅欲飞的神鹰和停步站立的大象,说是舜耕历山感动了上苍,玉帝派出神象和仙鸟下凡助舜,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呈现出象耕鸟耘的农耕神图。后神象仙鸟留恋此地,便化作了两座大山与舜为伴。坪边三面悬崖之上有一石桌,桌上一石盘,盘内一石镜,石镜旁一石梳。桌边有石墩,不远处有一眼清泉。这里传说是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的梳妆台。两个妃子随舜同耕历山,吃住在山野,夫唱妇随,传为佳话。还有天书石、井字田、沽漯汤坡、簸箕凹等等,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给这雄奇的空中花园蒙上了一层如梦幻般的面纱,让人陶醉而流连忘返。
历山之美,自然离不开她有着华北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原生态森林,她是“山西天然植物园”和“华北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历山的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森林植被,从你踏上历山的第一脚开始,你就会被浓厚荫蔽的绿色所吸引。俯视历山,如果说舜王坪是空中锦绣花园,那整个历山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陆上绿色海洋。24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怎样的概念?无边无垠?一望无际?反正一个人的视野绝对难以覆盖!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着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连香树、秃山白树和三级保护植物青檀在内的122科451属782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485种,是天然植物资源的宝库。这里又是中条山东部灌丛动物区,不仅动物种类繁多,且有大型森林动物栖息,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金钱豹、梅花鹿、黑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中条猕猴、天鹅、大鲵、林麝等,凡属74科256种之多,是和人类和谐共处的大自然朋友。
历山原始森林的核心区域在七十二混沟,这是历山自然保护区最大的一块原始森林,面积7.8万亩,其中斑块状原始森林1.2万亩。这里处于大山深处,人迹罕至,是地道的深山老林。之所以称作七十二混沟,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沟深沟多,每道沟都地貌相似,植被相仿,人进入其中,常常会因为相似的地形地貌而迷失方向,越走越深,越深越迷,就是走不出来。听当地人说,这种情况以前在他们本地人中就有发生,几天几夜都走不出来,有的甚至把命都搭了进去。所以一般情况下,尽管沟里有九节菖蒲、五彩灵芝等名贵药材,有大鲵、黑鹳等珍稀动物,人们并不敢贸然进入。今天,你如果有兴趣涉猎七十二混沟的神奇,则大可不必心怯,你可以从后河水库乘船而入,沿库区一边欣赏有似桂林山水的湖光山色,一边凭眺观览原始森林峡谷的古檀抱石、娥皇池以及大河峡谷的宝剑峰、桃花源等景观。
历山的第二高峰是皇姑幔。这又是历山的一大奇美景地。皇姑幔海拔2143米,常年云遮雾罩,氤氲迷漫,总像有一层帐幔笼罩着山头;又传说这里曾是舜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所以后人称其为“皇姑幔”。从这里北可仰望舜王坪,南可俯瞰锯齿山,晴天皓日,亦能远眺小浪底库区的水像一面镜子闪耀在漠漠天边。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皇姑幔最高顶,看脚下群山如黛、沟谷蜿蜒,你会觉得心胸是如此博大,家乡是如此美好,人生是如此豪迈!
皇姑幔的美还聚焦在上山的路上。这路在谷里,你得沿着一条叫钥匙沟的深涧峡谷才能攀登。这里属闭锁地形,一条清流从皇姑幔的山顶顺涧而下,形成十里绿谷、十里飞瀑美景。峡谷里潭瀑如练,古木参天,有奇花药草,有金色冷鱼。这里地形特殊,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比如登山路上有一处悬崖横在面前,但中间恰有一道裂口可以使人通过。传说当年舜耕历山被挡在了这里无法上山,天上有一个仙翁就给了他一把钥匙,让他在石缝中开启山门。舜拿钥匙只轻轻一动,悬崖就自动开启了一道裂口让舜过去。这条沟后来就被叫做了“钥匙沟”。有一棵千年榆树,树干弯曲盘绕而上,长相酷似合欢树,人称“夫妻树”,说是怀不上孩子的女人只要摸摸这棵树,回家就会身怀喜孕。密林里藤萝缠绕,似长蛇,如大蟒,攀岩爬树十米以上,仿佛热带雨林的气象。还有飞云瀑、迷魂岛、秀女峰、野人谷……所有自然奇观都不能不使你为之惊异、惊叹而心驰神往。
天盘山是县域内除过历山之外的第二座高山,海拔1888米。和历山一样,也是处于中条山腹地的深处,和东边的舜王坪遥相对望。天盘山距离垣曲县城不算太远,四五十里,但其间要翻过一座大山,越过民兴山谷,对于徒步的人来说,就很不容易。不过今天交通发达,再远的路都有车可以通行,一条新建旅游专线翻山越岭可以直达天盘山脚下。
天盘山四季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春来山花烂漫,香气幽远;夏日祥云环绕,绿树如盖;秋天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冰挂泉崖,雪树银山。山上有古树有奇石,有瀑布有悬泉,有野果有药材,有亭有寺还有庙院。庙院虽因年代久远只剩下了遗址,但不难想象天盘山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前人对大山的敬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里更平添了许多供人游览的诸如情人幽谷、红崖悬泉、石人守山等奇特景观,开发了山核桃沟、野葡萄沟、杏林、桃园等特色景点,使天盘山成为游人向往的享受山水之美的好去处。
天盘山上植被繁茂,物种繁多,既有核桃、蜂蜜、木耳一类的山货,也有灵芝、猴头、麝香一类的山珍。各类药材遍地生金,或长于崖畔之上,或隐于石隙树根,或夹生在坡上山草之中,星罗棋布不下百余种,其中以菖蒲、黄芪、雪参、青翘产量为最。至于各种林材山木,或各种山味野禽之类,更是抬头就见,闻声可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真可谓是物华天宝,是大自然慷慨的恩赐和舍予。
这里也同样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处处都有故事。比如这天盘山的山名就有说法。传说古代有一只凤凰在山顶盘旋数日,看此山仙气浓郁,是万年福寿之地,便落居于此,因之此山叫“天盘山”。天盘山也叫“佺佺山”“太祖山”,说是舜乡太祖偓佺曾在此山修炼,食松果,采草药,普度众生,寿逾千年。山上曾建有太祖庙,虽已坍塌,但遗址犹存。 山上有一面悬崖,崖石呈红色,崖半腰有一石洞,洞中水深莫测。崖对面矗立着三尊巨石。说是四千年前山下住着父子三人,天生神力。一天山上大雨倾盆,滚滚山洪形成一片汪洋,给百姓造成灭顶之灾。三人上山察看,发现是一乌龙兴风作浪,于是与乌龙大战三天。乌龙被射伤左眼,又被劈伤脖颈,鲜血四溅,染红了悬崖,悬崖也被劈开一道裂口,乌龙急忙钻了进去。三人怕乌龙再出来兴妖作怪,便化作了三个石人守在悬崖对面。这便是传说的“石人守山”的神话。
天盘山脚下有个村子叫尧王庄,传说是上古尧王的故地。尧王从小就在这里生活,后来到了翼城,又后来到了平阳,成为万民敬祈的一代圣贤明君。附近有尧王小时候放马的“牧马坪”,有后人为尧王访贤建造的“歇马殿”,有“尧庙”。这里有关尧的许多传说故事和这里的地理、地点都有惊人的相似。天盘山顶有一处水潭叫“天池”,池中泉水清澈洁净、碧澄透明,常年盈盈满满,从不干涸。传说天上的仙女常化作天鹅来此洗澡玩耍,久久生恋,就不愿再回天宫,就变成一座鹅形的小山坐落到天盘山脚下,当地人叫她鹅山。鹅山附近有一个村子叫“鹅沟”,村名即由此而来。鹅沟有一倪姓人家可能沾了这鹅山的灵气,后来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大财主,有“外豪来垣曲,先拜北山倪”之说。这些种种传说亦真亦幻,令人似信非信,但其故事背后老百姓朴素地敬仰圣贤、求神护佑的思想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里也是革命的老区,是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曾经的“垣曲小延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山游击队、独立营野战连、区中队等队伍都在此建立并壮大,成为叱咤风云抗击日寇的精兵强将。今天,山下的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和革命老区纪念馆就是对他们当年光辉业绩的最好的纪念和颂扬。
歪头山是垣曲县西南山地的最高山峰,海拔1488米,她地处偏远,远离城镇和乡村,与其所属的毛家湾镇亦有四五十里的盘桓山路。翻过山,其南麓就是夏县祁家河地界了。
歪头山顾名思义可知她的峰顶不是挺直向上而是有所歪斜。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传说她附近的楼山(在夏县县境)和她试比高低,比输了,气急败坏,就扇了她一巴掌,把她的头扇歪了。其实这只是人站在一定的方位远眺所得到的一个印象,进入山地近看就感觉不到了。但不管咋样,这倒给歪头山平添了一份特殊的情趣,使人想一睹为快。
歪头山周围也是群山环拱、群峰林立,从黄河北岸开始,一路向夏县、闻喜、绛县绵延而去,遥遥方圆几百余里。从这里举目南眺,黄河逶迆东向,如银蛇蜿蜒;北望,垣曲大地山岭起伏,沟壑纵横。远山近水,轻烟如纱,悠悠白云,朗朗晴空,山水之美,怡然胸中。
比起历山、天盘山等北面山地的大山,歪头山所处的西南山地一带的群山似乎少了些许险峻和峥嵘。这里的山势显得舒缓,少有悬崖和绝壁,脚下的山路和坡道也不见其陡峭难攀。山上的林木以阔叶林为主,多见橡木和青钢林,身高枝壮,疏密相间。秋天,山果飘香,满山野生黑葡萄,橡子落下满坡,这是山民和鸟兽最喜欢的季节。山上除了狐獾、野兔之类的小动物之外,多有山猪和野狼出没,常给山下的百姓造成伤害,也有猛豹的偷袭,咬死了山上的牛和羊。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铭文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歪头山上没有禅院,没有寺庙,也没有留下哪位大仙的什么传说和遗迹,似乎缺少了灵气。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影响歪头山的内秀。她就像一个天然无雕饰的俊美村姑,以其朴素自然之态坐落于天地之间。这里也有奇特的山势造型,引发你的奇思妙想;也有形态怪异的巨石,使你赞叹大自然的神功;也有细细的山泉从岩缝间流出,落入清潭,使你联想到少女般的清纯温柔;也有林间山鸟的啁啾,使你感受到大山的空阔和深幽……但是,歪头山绝不是一个弱女子,她真正是一个铮铮铁骨的英雄硬汉。1941年5月,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惨烈的中日血战,史称“中条山战役”。双方陈兵35万,战场涉及周边六个县区。歪头山作为主战场,她同中国军队一起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军队失败了,但没有屈服;歪头山弹痕累累,但没有倒下。这历史的一幕,歪头山永远不会忘记,至今她的身上还遗留着许多当年的弹壳、炮弹皮和战壕的遗迹。
家乡垣曲,三面是环抱如垣的中条山岳,一面是曲折蜿蜒的黄河之水,从而形成了“垣曲”这一独特的地理形态。这里的山,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天然神奇之美,都是大自然留给家乡人的天工神造。家乡人爱山、敬山、靠山,家乡人世世代代与山为邻、为友、为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