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2
□车丽娜
法河村有对7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在自家地周围种了一圈芍药。第一次听说这件事源于2016年“环法”回来的同事讲述。“环法”是我们学校老师起的名,是指从学校出发翻过对面的山岭,然后沿着一条名为“法河”的河道徒步,走完全程需要两个多小时。当时我不得闲,而当我终于有时间时,花已开过。但我心中一直留下了这样一个念想,想去看看这一丛远在深山的浪漫。
终于,去年借了学校门房师傅的电动自行车后,我才第一次亲眼见到那芍药。山里温差大,背山的气候偏凉,我去的时候,花正初放,还有好多骨朵没开,但可以想见,花期正好时该是多么灿烂喜人:古朴的院墙外,是一树斜倚的青梨,梨儿正小,与山同归于寂。墙后是一片山地,周围用树枝扎成篱笆,以防鸡鸭误吃禾苗,一同护着那片禾苗的还有一团团旺盛的芍药。那一瞬间,陶渊明惬意悠远的山水田园风光得到了具象化!
我和同行的祁老师赞叹一番后,商量等花开满枝头再去看。没承想,天意弄人,自我们离开后,便下了一周的雨,想来天晴,花定败矣,便没再去了。
今年学校移植了些许芍药,看着初开的花朵,我和祁老师心念萌动,决定再去看花!
我带着儿子,同祁老师沿着山路骑行,路上鲜有行人,转过几个弯,一行鲜红兀自挺立,我们便驻车停留。依旧是疏疏篱落,青石斑斑,依旧是草木葱茏,青山独立。
狗狗大黄先发现人来,不停地叫着,老爷爷见人来,即刻拄着拐杖相迎,呵止脚下的大黄。我们表明来意后,老爷爷高兴地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芍药的知识,便任由我们自处。
老爷爷拄着拐杖担着满满两桶水晃悠悠地去浇地,祁老师说:“大爷,您年纪这么大,少担点水……”爷爷道:“葱要旱死了,我要浇葱……”
老爷爷担第二趟时,远远便喊我们:“娃,过来——过来——”我们以为老爷爷担心我的儿子被狗吓到,因为大黄一直跟着老爷爷,便回应:“没事的,不用管我们。”谁知几分钟后,老爷爷担着两桶水路过我们时,气喘吁吁地递给我一盒奶,叫我给儿子喝,原来老人是在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听着老人的喘气声不绝于耳,那一刻的感动与后悔难以言表。
回到家后,我久久回味。我为什么总心念那一丛芍药?因为那一对善良且勤劳的老人从不吝赐的热情与浪漫!凡人微光从来值得被歌颂!
小时候我总相信,心善自有“神仙”助,希望这一对朴实善良的老人多一些福报,少一些岁月相欺。
幽幽生天地,便得雨露恩,芍药若有性,望解余生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