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25
王 茜
夏天是火热的。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只有收割完一场麦子,才配得上夏天的火热,才是过真正的夏天!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村里有很多的碾麦场,收麦子是互帮互助的方式。今天谁家收麦子,大家齐上阵。先用镰刀把麦子割下来,扎成捆,然后运送到碾麦场。等到把收割下来的麦子都集中在碾麦场上时,拖拉机载着碾石一圈一圈地转,不知舞了多少圈总算让麦粒从麦秆上脱落下来。
大人们会用木叉把麦秆挑起来,堆成一堆堆,垛得如一座小山,又如一个个蒙古包。我们小孩最乐意在麦场边上“混”。爬到“山顶”上跳呀跳,在“山顶”上俯视地上的一切。
后来,“脱粒机”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把麦秆塞进去,可以直接出麦秸、麦糠、麦粒。我们这些“小家伙”已能出力了,还是多家合作的方式,大人们负责将麦秆塞入上方输入口,我们从下方出口收取麦粒。
接麦粒的时候,地上铺上一张大大的油布,防止麦粒跳脱。我们两两结合,用木掀铲起麦粒装进塑料袋里。木掀不够用,也会借助簸箕来装,一个负责撑袋,一个负责装。有的小伙伴想在大人跟前“邀功”,表现自己出力很大,真是想尽了办法,使出各种招数,甚至干脆跪到地上自己一手撑袋子,另一只手往袋子里刨麦,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呢!
我上高中的时候,收麦已经不用这么辛苦了。“联合收割机”将割麦、碾麦等程序都省掉了,只要等到小麦成熟了,机器开过去,一次性直接完成,把麦粒运回家晾晒、储存,有的直接到收粮站卖掉。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在家里“留守”,等待着三轮车运送小麦回来,晾晒的时候搅麦子,用木锨或者耙子把麦子搅动一遍,至今,我还能想起光着脚板踩在滚烫麦粒上的感觉,灼痛但踏实。
后来,我结婚生了孩子,好几年都没有出现在麦收现场。主要任务变成了带孩子。但是,每逢收麦的那几天,心里总惦念着家里的麦子是否已安置妥当。
孩子大些了,家里父母身体也不如从前了。麦收的时候总想着回到村里出出力。虽然现在已经方便很多,也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出力的活儿就是晾晒时摊麦子,以及最后将麦子装袋。
今年夏天,收麦的时候正是端午假期,我带着孩子回到村里,拿起木掀,摊麦,装袋,在炎炎烈日下酣畅淋漓了一把。好舒服的感觉呀!
在这热气腾腾的夏天,只有挥汗如雨才配得上这般火热,只有回一趟老家,去收一次麦子,才不枉过这个夏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