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暑热且读清凉诗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24

宋俊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就此到来。

此时,萤火虫从枯草之中孵化而出,于林间飞舞,似满天繁星;湿热难耐的天气,雨水渗入地面,土壤变得松软潮湿;雷雨总是在午后不期而至,带来丝丝清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上蒸下煮究竟有多热?宋代杨万里在诗中说:“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掀蓬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如此炎热的夏日,古人如何纳凉消暑?我们到古诗词中去看一看。

汉代班固在《竹扇诗》中写道:“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在古代,有摇风、凉友等雅称的,便是消暑神器扇子。

炎炎夏日,手持一扇,扇去暑热,送来清风,好不惬意!

宋代杨万里在《夏夜追凉》中写道:“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倘若感觉夜里如正午一般炎热,不如开门赏月纳凉,倒不是说门外有凉风,而是因为夜深气清,静极生凉。

唐代李白在《夏日山中》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凉爽宜人的山中也是避暑好去处,感受松间凉风吹拂,多么悠闲自得!

“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古人很早就懂得储冰用冰,盛夏时品尝冰镇或以冷水镇过的瓜果消暑,更是一大乐事。

暑热之中,每一位诗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清凉。韦应物闲居园中,享“北窗凉气多”;梅尧臣于寺中避暑,觉“煮茗自忘归”;陆游于夏夜外出,感“溪涨清风拂面”;苏轼因一场夜雨而欣喜,念“又得浮生一日凉”……

暑热最是难耐,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临风窗下,暑热之中,真正能带给人清凉的,恰是一份宁静、淡泊、平和的心静。

 (《玉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