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5-22
朱百平
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间,而是东经120°的地方时间。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东八区包括的范围,以东经120°为中心线,东西各延伸7.5°,总宽度为15°的区域),同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整整相差8小时,即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8小时。
我国的标准时间虽然称之为北京时间,但北京时间的生成和对外发布却并不在北京。而是在陕西省。因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和渭南市蒲城县。
北京时间源自国家授时中心,是由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位于临潼区的国家授时中心和位于蒲城县的国家授时中心(二部),在职能上有所分工,临潼方面主要负责生成,蒲城方面主要负责对外发播。
国家授时中心为什么设在西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窦忠和刘永鑫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授时工作被提上日程。当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来传播时间信息,而无线电的特性就是从中心向四周辐射,所以授时台应该选在国土的几何中心,便于覆盖全国;其次,时间对于国家安全、民众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研究的时间。作为一项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它应该处于内陆地区,而远离东南沿海。
基于以上考虑,20世纪60年代,国家决定在内陆腹地从速建设一个专用授时台。中国科学院组织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台专家,多方勘测,按照“靠山进洞”的战备要求,选定处于渭北高原的渭南市蒲城县唐宪宗景陵附近的金帜山,建设西北授时台。1966年开始建设,1970年基本建成并定名为陕西天文台。2001年,陕西天文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西安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